周不器很相信對方的真誠。
從合作的角度來說,周不器和理查德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在電視劇的融資產業裡開創出一個新局面。
理查德只是HBO選擇的執行長,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說白了,HBO長期地生存發展,跟他不挨著,那是董事會的事。理查德新官上任,最想要做的就是先拿出一點實實在在的政績!
董事會給他批准的製片經費一共就那麼多。
可是,現在美劇行業迎來了大爆發,不僅有流媒體巨頭奈飛的強勢崛起,還有同類模仿HBO的付費電視臺AMC、Showtime、Starz等等。
尤其是AMC電視臺,憑藉著超級美劇《絕命毒師》,一下子就成為了當紅的付費臺,而且訂閱費只有HBO的三成。
這讓HBO遇到了很大的競爭壓力。
怎麼破局?
降價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製作出更多更精彩的優質電視劇,去吸引觀眾了。
可是,經費有限,怎麼辦?
那就一定要把電視劇的融資市場給帶動起來,引入外部的資金,來幫助HBO拍電視劇。
電視劇不是電影。
想要做電視劇的拼盤投資,單靠理查德的這點人脈、資本和號召力,很難推動起來,爭取到周大老闆的幫助,才有可能落實這個計劃。
從這一點上來說,周不器和理查德才是盟友,要共同去對抗HBO的董事會。
周不器也不想逼迫得太緊,能從HBO身上搜刮點邊角料,那就不錯了,很大方地承認了,“嗯,你看得很準。我是做網際網路的,我最看重的就是流媒體版權。”
理查德笑著說:“HBO的很多制度已經執行二十多年了,很難推動去改變。好在就是很多人都更看重電視臺領域的競爭,把流媒體的方向看成了新市場。”
這話說得就很有誠意了。
跟周不器的猜測完全相符,他又問了一句,“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只能開放部分的流媒體版權的發行權?”
理查德沉聲道:“這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
“嗯。”
周不器點了點頭。
這樣就足夠了。
在雙方拼盤投資合作的中,那些年化收益不足3%的美劇,流媒體發行權可以共享給融資方……雖然只是發行權,這就足夠了。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摧毀”HBO的獨播制。
要知道,在HBO裡播放效果不好的電視劇,未必就不好,未必就不受使用者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