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寧不著急,周不器很著急。
他還等著使用盧卡斯影業的部分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授權,然後找人合作去開一個新公司呢。
這可不能拖延。
現在的雲端計算行業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可很多公司對雲端計算的應用還是存在著許多誤解,包括微軟和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
周不器早就定性過了。
雲軟體的核心,一定得是雲協作,就是多人透過雲端線上協作完成一件事,最典型的產品就是微書了。
不過,這卻沒有成為當下雲軟體的主流趨勢。
原因有許多。
首先就是雲端協作的技術難度比較高,要最大化地減少延遲。比如一個人在美國,一個人在英國,隔著大西洋呢……怎麼能即時反饋、實時協作?
技術上的實現很複雜。
全世界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谷歌,微軟、亞馬遜、雅虎、紫微星國際這些大公司做得也都不錯。
對一些小公司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這就導致很多雲創業公司都不敢輕易地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還有就是toB的產品的複雜性。
這類的產品,不是給C端普通使用者使用的,而是給B端使用者使用的,在功能性方面就會有著更強的需求。
尤其是推廣太複雜。
C端的產品,只要把產品做好,滿足個人需求就行了。
B端產品可不行,個人使用者說的不算。
這就得有一個強大的銷售團隊去上門推廣。
這其實是一個談判的過程。
去各大公司裡,跟公司老總談條件,希望他們使用自家的產品。這個時候,就需要社會資源、行業人脈以及後期龐大的售後服務團隊。
總而言之,就是雲協作推廣起來太麻煩。
現在的雲軟體,更多地是處於雲共享的層面。
比如谷歌文件。
這是一款谷歌為了跟微軟的Office系列競爭的產品,差異化明顯,做得很優秀。傳統的Office沒有共享功能……只能是一個人使用Office做出來了文件,透過隨身碟或者其他方式傳給別人,達到分享的目的。
這就太慢了,太影響效率了。
谷歌文件對此就有了解決方案,可以透過瀏覽器端實現線上的實時共享。也就是說,一個人透過谷歌文件改動的檔案,另一個人在另一端可以實時地觀察,發現不對了立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