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現在的鄭曉麗,要遠遠比周不器更瞭解雅虎的業務是怎麼一回事。
雅虎的業務結構太臃腫了。
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免費的高質量新聞服務導致的。如果這類的高質量新聞不能像《華爾街日報》那樣靠著每月十幾美元的訂閱費來滿足收益,就一定得在商業模式上下苦功夫。
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充分的挖掘使用者的潛在價值。
這是雅虎最大的優勢。
因為雅虎有著全世界最優質的使用者群。
雅虎已經過氣了,之所以在北美地區還有超過5000萬的忠實使用者,就是因為這些人已經形成了使用習慣。
使用了太多年,已經離不開了。
大部分都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入坑的,而在那個年代能夠活躍在網際網路上的使用者,無一例外都是白領、公務員、大學生之類的優質群體。
時間積澱下來,這些人發展、成長起來之後,紛紛成為了公司高管、政企要員、大學教授、醫生、律師、會計、經理人等社會精英。
這就是雅虎最大的資產,這是一個擁有著難以置信消費能力的群體!
尤其在理財方面。
透過為這個使用者群提供免費的高質量的線上新聞服務,把大家聚攏起來,再向他們輸送一些真正可以賺大錢的業務。
比如雅虎財經,有著最新的財經類的動態訊息,很多上市公司會和雅虎財經合作,希望雅虎在資訊披露的時候,可以給予更多的曝光;比如雅虎金融,可以向這些優質的使用者推薦理財產品,推廣一些私募或者公募基金。
鄭曉麗道:“雅虎的財報其實不錯,即便砍掉了一些業務,年收入也能達到40億美元。之所以這麼高的收入,就是因為對高淨值使用者的價值挖掘上的優勢。Facebook的每個使用者,每月能夠給他們創造4美元的收入,雅虎則是每月8美元。”
“啊?”
周不器覺得這資料不太對。
鄭曉麗補充了一句,“我說的是PC端,雅虎的移動端有著更龐大的使用者規模,但目前還沒有市場化。雅虎現在的收入主要還是以PC端為主。在PC端,每月大約有5000萬的活躍使用者。”
周不器道:“我知道移動端還沒創造價值,這不著急。可我之前好像看過一份材料,說是單個使用者的創收比,谷歌是最高的,每個使用者每月又有24美元。”
鄭曉麗笑了笑,“的確這樣。”
“什麼原因?”周不器對此詢問,“谷歌的使用者,比雅虎的還優質?”
“不,跟流量有關。”鄭曉麗對此就簡單瞭解釋,“要按照單使用者的單次流量來看,具體的資料我一時也說不清,但大概的比例是4:2:1。谷歌不是最多的,恰恰相反,谷歌是最少的。”
谷歌每個使用者每月能創造24美元,那是因為谷歌的流量驚人。
谷歌的使用者,可能是1萬次的流量,創造了24美元。
雅虎的使用者,可能是1000次的流量,就創造了8美元。
谷歌單個使用者的創收能力強,那都是靠強大的流量砸出來的,單個使用者的單次流量的轉化比,要遠遠不如Facebook和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