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使用者資料的過分採集和隨意濫用。如果是自己用也就罷了,甚至還誕生了一條灰色的產業鏈,進行大規模的資料販賣。
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更是如此了。
郭鵬飛說到這個套路,現在看起來還挺新鮮,過幾年就很普遍了,尤其是20122015年的這個工具型App氾濫的時間段,簡直就是把使用者當魚肉一樣地隨意宰割。
因為這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灰色產業——灰色App。
也就是傅勝去美國創業,想要搞的那一套。
周不器此前跟他交流過,所以感受很深。
就比如這個用手機號碼註冊App,很多時候是需要伺服器向手機發簡訊驗證碼的。平臺方掌握的資料再多,也掌握不了使用者的驗證碼吧?
透過類似的方式,看似就能有效地保護使用者隱私。
這就太小看這個灰色行業的技術手段了,他們連使用者手機相簿裡的照片、影片都能隨意地刪除,查一個簡訊驗證碼還不容易?
當然,傅勝搞的這一套是民間手段,底氣不足,要足夠的隱蔽才行。
就像郭鵬飛說的,利用紫微星資料庫裡有的一些智慧手機使用者的電話號碼去搶先註冊Q信,讓這些使用者想要註冊Q信的時候,沒法註冊、沒法登入。
那麼,怎麼跨過驗證碼這關?
其實就是入侵、竊取。
比如紫微星旗下有微點手機助手和91手機助手。
微點的品牌不能砸,所以微點手機助手在產品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正規才行。91手機助手就沒必要了,可也搞出更多的花樣。
到了後半夜的時候,可以跟91手機助手配合,大批次地註冊Q信。驗證碼發到使用者的手機上之後,透過91手機助手的後臺去獲取驗證碼。獲取到驗證碼之後,為了不被發現,還要把簡訊刪除。等第二天使用者拿到手機,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這件事乍一看挺麻煩,其實只需要開發一個很簡單的小程式,就可以一鍵自動完成。
賀陽道:“要慎重。”
周不器沉默不語。
這類的建議,過去也發生過很多次,不過他一概拒不採納,不允許擅自使用使用者資料。可是這一次不一樣,“微信”這款產品的成與敗,關係到紫微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行業地位,至關重要。
張一明道:“這一套手段,是隱藏在暗中的方式,很難被發現。只要不走露訊息,誰也不知道是紫微星在做這件事,內部的員工也不會知道。這樣一來,就不會破壞紫微星的品牌和公司在員工心中的偉岸形象。”
周不器深吸了一口氣,“先觀察一段時間,當做備選方案。透過挖人和獵頭的方式去攪亂Q信的團隊人心,這是對等原則,可以現在就用。這個方案不能急著上,等過幾個月再看看,如果事態不順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