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和老馬聊到凌晨三點多。
主要就是經濟危機之下科技產業的發展。
最近,矽谷那邊一片哀嚎。
不是國內的媒體在唱衰,是美國的專家、學者和財經雜誌在發出自己的擔心,他們認為矽谷的發展已經遇到了巨大的危機。
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創新下降。
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風險投資機構不再願意為矽谷創業公司提供高風險投資了,即使投資也是傾向於所需資金相對較少、風險係數相對較低的Web2.0等型別的公司。但此類公司並無多少新的技術突破,它們難以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作出明顯貢獻。
當今矽谷的一些企業經營者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一些人在沒有資本、沒有技術的情況下,在一起拼湊出個東西,便去吸引眼球、賣廣告,最終目的只是賣個好價錢,而不是想著透過長期努力來打造真正具有價值的企業。
第二,失業率嚴重。
全美的失業率已經超過6%了,而加州的失業率超過了11%,加州的矽谷是失業率最高的地方,將近12%。經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第三,年齡歧視。
其中就是以Facebook的扎克伯格最為明顯,這小子太年輕,以至於就愛說實話。他去年就公開喊話,說是“年輕人更聰明”。
Facebook也是矽谷平均年齡最低的大公司,只有27歲。
其他的企業也都差不多,谷歌、領英、推特、易貝、暴雪這些有活力的公司,平均年齡都低於30歲。蘋果、高通在30歲左右。只有一些老牌的缺乏創造力的公司,比如EMC、甲骨文、雅虎、IBM、惠普、戴爾等公司的平均年齡會超過35歲。
矽谷的普遍素質很高,幾乎不存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問題。在矽谷,被起訴的歧視性案件,最多的就是年齡歧視,比那兩種案件之和還多。
最近,美國出了很多類似的文章。
其實就是希望聯邦政府和加州政府能夠出臺各種各樣的政策,來改善矽谷的大環境,給更多的計算機行業補貼,培養更多的計算機人才,降低稅負,讓矽谷能重新煥發活力。
這個話題,周不器一邊聊著,一邊心中很是感慨。
這特麼的!
感覺好熟悉!
簡直就是未來一些年內國內科技行業的翻版。不同點是國內要尋求的是產業升級,矽谷擔心的是產業降級。
想做到這一點,單靠幾個人的呼籲是不夠的,得達成更廣泛的共識。以國內現在的科技環境,顯然還沒有這樣的覺悟。
至少要再等十年,增量放緩了,要進一步地挖掘存量了,才有可能在更大風險的專案上花錢。那個時候,必然結果就是經濟增速放緩。
因為家人都在外度假,周不器也就放縱了一回兒,在張瑜綺那過夜了。因為她尿床,中途又折騰去了另一間臥室,天都矇矇亮了才睡著。
第二天下午,周不器才去公司。
“恭喜!”
一進辦公室,就看到了寧雅嫻擠眉弄眼的樣子。
“怎麼了?”
“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