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明慢慢思索著道:“的確,微博的模式,很有可能讓這款產品,成為使用者們發洩口、負面情緒的排解通道。”
周不器擺擺手,“如果是去網上發洩負面情緒,不管是論壇還是微博,都一樣。”
張一明搖搖頭,笑著說:“還真不太一樣。微博是所有使用者都在一個大圈子裡。咱們的興趣圈,是根據興趣劃分人群的。透過不同的小圈子分割了流量。每個小圈子的使用者規模有限,就不會形成太過嚴重網路暴力。”
周不器接受了他的觀點,點了點頭,“嗯,是這樣。”
陳通道:“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推特和Facebook,有一種社會現象越來越明顯。使用者在使用這兩款產品時,往往是隻在意自己關注的人的動態,這就會給人一種‘我關注的就是全世界’的錯覺,造成了思維侷限。包括我們給今日頭條做的推薦演算法,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狹隘的被篩選的閱讀方式。”
周不器忍不住就想給他鼓掌。
這大概就是資本的罪惡了。
為了利潤,就是要不斷地去迎合使用者的口味。
不管是微博、朋友圈,還是今日頭條、抖音,基本上都是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脫穎而出,獲得成功。
使用者喜歡什麼,就給他看什麼。
不要去教育使用者,而是去討好使用者。
哪怕使用者喜歡的是不好的東西,是豬食,那麼也要連續不斷地推送豬食,進一步的強化使用者對豬食的喜愛。使用者越喜歡,在這款產品中停留的時間就會越長,平臺就會賺到越多的廣告費。
做自媒體、做小影片,包括文學創作,成功的關鍵都是迎合使用者的口味。如果不迎合,哪怕提供一些正確、深刻卻挑戰使用者認知的內容,也很難獲得好成績。連莫言、王安憶、賈平凹這種級別的作家,稿費都不及一個網路寫手。
一開始的時候,周不器還頗有情懷。
想要做一些有助於提升全民素質的內容產品。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越來越深,這種想法就越來越淡薄。
情懷不能當飯吃。
公司需要生存,還有幾千號的員工要養,必須要賺錢。
想賺錢,就必須養豬。
最典型的就是黑人命更貴的運動,一度打砸搶,在外人看來,簡直荒唐透頂,不可理喻。可是美帝的諸多精英們都在支援,甚至總統也下跪求和。
周不器現在也算是有錢有權有勢了,往來的不是富豪就是高官。可更高的社交層次,沒給他帶來自信,反而是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太淺薄了,越來越感受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保持微知網不變質,堅持邀請註冊制,不開放。
像前世的知乎,早期做的非常驚豔,堪稱國內第一等的內容資訊平臺。後來商業化了,就開放了,內容質量迅速下滑,慢慢學著養豬了。
慶幸的是,論壇這個模式,就算是投放豬食,也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