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賀陽極力推薦的楊振坤,周不器先了解了一下他的個人履歷。
驚為天人。
北大數學系,讀了三年,本科畢業;碩士師從張工慶院士,一年畢業;博士改行,學了計算機,師從王玄院士。博士畢業,即是副教授留校。再過兩年,晉升教授,又兩年,成了最年輕的長江學者。
隨後,他不安現狀,加入北大方正,研製出了我過國第一個頁面語言直譯器。隨後加入聯想研究院,負責無線通訊領域的研究。
這絕對是世界級的第一流的技術型人才,讓這樣的人才脫離技術領域去做管理,太浪費了。
上地高科技園區。
周不器和賀陽出坐在咖啡廳裡等人。
“不能讓他做管理。”
“啊?”
“術業有專攻,這樣的人就該鑽研在技術的最前沿。我國在基礎技術領域太薄弱了,一部分原因是有能力的人都改行當管理了。很多高校的校長都是院士,時間都忙於政務、忙於應酬了,哪還有時間做科研?”
賀陽遲疑著說:“可公司裡需要一個技術帶頭人,負責指揮大家的技術研發工作。”
周不器擺擺手,“先問問他的意思吧。”
十分鐘後,正主出現。
賀陽起身跟他握手,“這就是我老闆周不器,還是大學生呢,年輕吧?”
楊振坤的表情有些複雜,“太意外了。”
他今年四十歲了。
早在十年前,他就是大學教授,教周不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知識。
時過境遷,真有些唏噓。
周不器知道自己的弱勢,姿態擺的很低,“楊老師,我看了您的資料,我都嚇壞了。您要是不跳槽離開體制,現在肯定是院士了吧?”
楊振坤笑了笑,“周總……”
“別,叫我小周,您這年齡,跟我爸差不多,要不我叫你叔吧?”
“叫老楊吧!”
周不器哈哈一笑,“那太不尊重了,您當年是北大的老師,我當初就夢想著能考上北大呢,結果讀高中的時候,一門心思的讀管理學和商業學的書了,就耽誤了學業。我還是叫您楊老師吧,顯得我跟北大的學生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