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跟張一明交流了拼音輸入法的想法。
“在網際網路免費模式下,商業廣告就成了為數不多的變現渠道。在市場有限的情況下,要想廣告收入更高,就需要在廣告投放過程中更加精準、效率更高。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給使用者畫像,使用者畫像越精準,廣告投放的優勢就會越大。”
“校內網、朋友網,以及招聘業務、團購業務、微點安全衛士、微點防毒等等,這些產品,都可以獲取到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和行為,再透過大資料整理,進行歸納、總結,完成對使用者的畫像。”
“這其中,輸入法其實比任何軟體、平臺都要更瞭解使用者,只要為每一位使用者設立了專屬的詞庫包,就等於知道了使用者的一切。相比於其他應用層服務,輸入法是網際網路的底層服務,是一切的根基。”
“哪怕使用者使用百度、淘寶、QQ等其他公司的產品,我們無法掌握其行為。但是輸入法卻可以,這是一切使用者行為的底層體現。再透過以後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就可以對使用者一對一‘複製’出相應的行為機器,再透過機器完成對使用者行為的模擬。”
這番話,讓張一明大吃一驚。
有一種《駭客帝國》的既視感。
技術,真的可以視蒼生為螻蟻。
難怪周老大一個技術外行,卻對大資料處理那麼感興趣。
大資料,就是未來技術的根基啊!
有了大資料,才能給使用者畫像;
有了大資料,才能發展人工智慧;
有了大資料,才能依靠人工智慧,進行機器學習……
科技圈裡常有一個論調,就是人工智慧的盡頭,到底是什麼?
是人類控制機器?
還是機器控制了人類?
張一明對這個宏大的命題並未有過深入思考。不過聽過周老大剛才的這番話,他忽然意識到,未來的世界……芸芸眾生真的是可控的。
最聰明的技術員們透過人工智慧,成了這個世界的上帝!
周不器見他神色驚駭,搖頭笑道:“沒必要杞人憂天,生物技術早就有過飛躍了,克隆人可以實現。之所以不能這麼做,是因為全人類的共識,要恪守倫理法則,這是人類的底線。人工智慧的發展遠還很初級,等真發展到那一天,相應的倫理底線也就出現了。”
張一明深深震驚。
不是因為人工智慧……而是被周老大的格局震撼到了。
企鵝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流量通訊,阿里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電商賣貨,百度相對好一點,對高科技投入更多,但也是以搜尋廣告為核心定位……
周老大顯然不同。
他的定位似乎根本不是商業市場,而是向谷歌看齊,不是五年、十年的商業視角,而是二十年、三十年的技術展望。
別人是在忙著拉攏使用者賺錢,他想的卻是拉攏使用者,然後給使用者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