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愛斯達的手機出貨量達到了3.6億臺,世界第一。
三星則只有2.8億臺,位居第二。
不過,說起營收和利潤,那愛斯達肯定就不行了。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財務資料,但總結三星那邊前三季度的財報,基本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了。
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產品定位。
三星手機的受眾群也很廣,有高中低端的機型,玩的是機海戰術。
不過,三星旗下最低端的機型,售價也將近200美元了,國內售價要1500元。在行業普遍的手機分類裡,1000元2000元的都是低端機,20004000元的都是中端機型,4000元以上的才是高階機型。
這樣的分類,對國產手機來說就有點苛刻。
因為不同的國家消費能力不同。
就比如非洲市場,200美元的手機已經算是高階機了,可在歐美很多國家,這都是最低端的手機。
國內的標準,也有所降低。
過去這一年,國內智慧手機銷量是4億臺。
其中,1000元以下的機型,達到了2.4億臺!
這2.4億臺的構成裡,大約有5000萬臺是運營商出售的合約機。使用者只需要花300元或者500元,就可以擁有一臺不錯的智慧手機了,但是有每月話費的最低標準。
這部分的手機,真實售價可能是3000元、4000元、5000元,卻也統計在了“千元機”裡,拋開不算。
把這部分去掉,還剩下大約2億臺!
也就意味著國內一半的智慧手機,其實都是千元機,是小米、摩托羅拉、華為、中興、聯想、魅族等產品的天下。這個市場裡,不僅沒有三星,可以說是任何一家純外國品牌都沒有。
摩托羅拉被愛斯達收購了,售價200美元以下的低端機的業務都被轉移到了國內,是妥妥的披著洋衣服的國產廠商。摩托羅拉的海外公司,只參與200美元以上售價機型的運作。
千元機的這種超級內卷的市場,只有國產手機廠商才玩得起。
在等待李在容的期間,周不器一直在看愛斯達的各種報表。
過去這一年,愛斯達銷售了3.6億臺手機,其中一半是200美元以下的機型。而這1.8億臺低端機,也就是售價800元1500元的機型,國內市場佔了一半。
這是外國手機廠商的空白市場。
他們沒能力參與進來。
都是國產手機廠商在激烈的競爭。
就必然會導致銷量高、收入低、利潤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