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兩天的考察,周不器的團隊發現了一個現象。
日本市場裡流行的夏普、松下、NEC的手機,都是功能機。跟國內的功能機卻很不一樣,屬於半智慧手機。
手機裡,運營商已經提前預裝了很多軟體。使用者在選購手機的時候,除了挑手機的品牌、配置、外觀、價格,還會看內建了什麼軟體,提供了什麼服務。
比如影片、音樂、遊戲、翻譯、記事本、錄音機、股票軟體等等。跟智慧機的區別,很大程度就在於系統。
智慧機普遍採用的都是塞班系統,功能很強大,使用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就跟操作電腦沒什麼區別。
喜歡什麼就去下載安裝,不喜歡了就解除安裝刪除。
使用者有極大的選擇權。
可這年頭手機系統的穩定性很成問題,又受制於處理器和儲存空間的限制,一旦執行的軟體過多或者使用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卡頓、閃屏、強制退出,甚至是系統崩潰。
需要刷機才能重新使用。
對於怕麻煩的日本使用者來說,這是最不能忍受的一點。
功能機裡運營商預裝很多軟體,這些軟體商和運營商都是合作關係,都有利益往來,屬於捆綁產品。強制使用,不能解除安裝。
這反而讓使用者簡單省事了,不用考慮太多,運營商提供什麼產品,就用什麼產品。
而且,功能機的嵌入式系統更穩定,內建的軟體都是根據手機配置經過精心設計的,不會超標,就不會有智慧機那種層出不窮的故障。
說到了UC瀏覽器,孫正義也不太清楚,就讓助手去詢問。
反饋的結果,讓人吃驚。
比如影片、音樂、遊戲這種市場中產品很多、競爭激烈、賺錢效應很強的軟體,想要預裝進手機裡,軟體商需要交一筆錢給運營商。
如果是付費服務,軟體商和運營商還可以分成。
還有一種,就是賺錢效應很差的軟體。
軟體自身缺乏賺錢的合理模式,就不太可能花錢去買通運營商的關係,讓運營商預裝進手機裡了。
可是,有的軟體是剛需,必須要預裝。
比如手機瀏覽器!
手機瀏覽器怎麼賺錢?
這在全世界都是個難題,UC都沒有利潤呢,還處於燒錢階段。
燒錢運營,在日本市場裡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