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就是忽悠。
關於網銀關口有流量限制的事,是上個月石婧琳跟周不器說的。
上個月,石婧琳搞了一場91購物節,盛況空前。
高峰的時候,有上百萬人同時下單。
然後,校內團購的支付系統,也就是會員購的業務就出現了一些問題,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在和網銀對接的時候,反響時間變慢了。
甚至有些同學在校內團購裡反映,說是支付環節問題多多,支付了三四次,才支付成功。
問題就出在網銀那裡。
像朋友網、淘寶網這樣的商業網站,一旦流量增加了,就要想辦法做出各種措施來改善基礎設施。
採購伺服器,擴充資料庫,研究大資料的處理演算法等等。
可是網銀怎麼辦?
網購的支付環節,網銀不抽成。不抽成,就意味著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利益可圖,是一個純粹的公共***設施。
這就很麻煩了。
比如這次,淘寶為了應對流量的增長,要採購1000臺IBM的高階伺服器,總花費超過1億美元。網銀就算有錢,也很難把錢花到這種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業務裡。
就算要採購,速度也很慢。
更關鍵的是,網購的浪潮正在襲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網購。淘寶不做雲端計算,所有的利潤都會被擴增的伺服器和資料庫給吃掉。
網銀怎麼辦?
網銀也要每年吐血似的斥巨資不斷的擴充支付關口的負載嗎?
就算肯花錢,技術也是障礙。
大資料處理堪稱網際網路業內最高階的幾個技術領域之一了,最優秀的人才都在網際網路巨頭工作,很少有人會選擇去網銀。
由此可見,就算銀行有錢,肯出錢不斷地加強線上支付的基礎設施,他們的技術也跟不上,承受不來那種幾億人同時購物的超大負載。
就比如早期的火車購票,剛上線的時候,被全國人民罵慘了,花了幾個億,做的一塌糊塗,根本承受不起全國人民的線上搶票的大流量。
後來,網路巨頭們紛紛推出了第三方的購票系統,用技術手段強行與對接,解決了一部分問題。
再後來,鐵路的人放棄抵抗了,不掙扎了,把業務交給了阿里雲。背靠著阿里雲的,才算是真正的解決了全國人民線上購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