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周不器說得頭頭是道,其實還有一層深意。
有些美劇提前腰斬或者草草收場了,是因為拍的太差,或者收視率不高,所以製片方就選擇了結束。
不過還存在另一種可能,就是這部美劇拍得實在太好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友記》。
和大多數美國電視臺的情景劇差不多,《老友記》一開始的時候也很粗製濫造,請幾個很便宜的小演員,搭一個很便宜的場景,找一個沒什麼經驗的十八線導演,然後開機拍攝就行了。
可是,《老友記》的劇本寫得太好了。
演員表演得也很出彩。
這部電視劇一下就火了。
然後就麻煩了。
演員的薪酬都開始暴漲,漲到了驚人的程度,以至於製片方都有點承受不起了,算算賬……拍劇賺來的錢,都被演員給瓜分了!
製片方就只能選擇結束。
一切都是業務上的考量。
有錢賺就拍,沒錢賺就不拍。
按理來說,像《老友記》這樣的情景劇,根本不需要完結,可以像很多韓國的家庭劇一樣無限期地拍下去。
可是美國的演員工會太強大,演員需要拿到與自己身份相匹配的薪資合同。
六大主角一起漲薪,製片方就撐不下去了。
就只能結束。
如果在這個製片方要退出的時候,周不器能把這個專案接過來,不計代價的高薪把演員們都請過來……這時候就不需要在意投入產出比了。
這是戰略價值!
比如拍成了《老友記第十一季》,並且把流媒體版權發行到了奈飛上獨播,這價值可就太大了。
無數《老友記》的狂熱粉,就一定會紛紛訂閱奈飛,形成一個“訂奈飛,追《老友記》”的社會現象。
美國的使用者一般都比較“笨蛋”。
一旦訂閱了會員,通常就不會再取消訂閱了,除非是平臺實在太垃圾,提供的服務實在太差,或者個人資金壓力實在太大,實在承受不起了。
在美國做網際網路產品,相比於國內要更容易一些。
國內的消費者,都已經被無良商家們培養的猴精猴精的,甚至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羊毛黨、黃牛黨,專門去一些有補貼政策的平臺上佔便宜。
周不器新提出的這個要求,對理查德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