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先發優勢,也有後發優勢。
所謂的後發優勢,就是基於「先發劣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因為先發的時候,前方道路一片迷茫,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走,很容易走錯。而一旦走錯了,很多時候就很難回頭了。
後來者則是可以歸納總結前人的經驗,避開他們的錯誤,選出一條最優路線。
馬斯克這次就算是走錯路了。
他也沒想到人工智慧會發展成這樣,竟然真的被技術外行的周不器給說對了,真的是從CPU走向了GPU的路線。為了讓特斯拉能夠使用上效能更強大的CPU,他甚至專門量身開發出了一套自研封閉的車載系統。
可是等一切都做好了才發現,想做頂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根本不需要頂級的CPU,使用移動端系統搭配的高通晶片就足夠了。
馬斯克的商業風格,向來都是「偷工減料」,能用一顆螺絲就堅決不用兩顆、能用便宜材料就堅決不用貴的。要是有選擇的話,他才不會花了那麼多錢,自研一套在應用上有著嚴重缺陷的車載作業系統。
後來跟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那就不一樣了。
各家的車載系統都是圍繞著安卓來開發,直接依靠著安卓生態,迅速的就構建起了他們強大又豐富的車機生態,包括各種語音助手也可以無縫連線,迅速的構建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車機體驗,可以說是冠軍全球。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智慧座艙體驗就遠遠不夠了。
尤其是備受詬病的導航。
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為什麼馬斯克連火箭都能造出來,為什麼造不出一款好的導航產品?
事實上,真造不出來。
導航的技術難度不在於多高,而在於多寬,背後需要一個幾千人上萬人的大團隊來實時更新路面資訊,只有專業的導航公司才能做到。特斯拉隨便在外面買了一些地圖資料就開發出了一款自家的導航軟體,本來就不可能跟市面上跟最頂級的導航產品競爭。
國產車就不一樣了。
採用的都是可以直接使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這種級別的應用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導航產品,根本不是一個半吊子做導航的特斯拉能比。哪怕是出海了也一樣,國產電動車可以直接用谷歌地圖,一樣可以秒殺特斯拉。
尤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隨著自動駕駛的應用和普及,司機在駕駛的時候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來「分心駕駛」了,車上就有了越來越多享受車機功能的機會。
特斯拉這樣的自研系統,限制就會越來越大。
沈向陽道:「自研系統,在安全性上,要比開源的安卓強一些。不過,也就只是強一些而已。一個駭客要是能攻破了安卓系統,那他想攻破特斯拉的系統也不是什麼難事。」
周不器道:「我知道了。」
沈向陽笑著說:「我們要開發一款基於安卓的車載系統嗎?」
周不器現在也不是太小白了,就有些吃驚,「有必要嗎?這玩意沒啥競爭力吧?連移動、聯通,連小米都能基於安卓系統開發出魔改的手機作業系統,開發一款安卓的車載系統,不是更簡單?」
沈向陽笑笑,「是沒什麼難度。安卓的開源社群現在太強大了,已經提供了各個方向許許多多的構想,只要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有框架了。開發周不器道:「就是嘛,既然這麼容易,做也是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