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妥協,無非就是利益。
周不器也願意適度地退讓。
從道義上來講,微信的確是佔了人家的大便宜。
對方就提出了第一個方案。
說是希望微信能支付一筆網間費用。
運營商的成本里,主要是由四大板塊構成:一,基礎設施的分攤費;二,管理費、員工薪資等企業經營等常規支出;三,網間結算費;四,為國家代收的消費稅。
別的費用都好說,都是有具體的資料指標的。
比如基礎設施的分攤費,投入了多少,每年分攤多少,都會有明確的資料統計。又比如企業經營的支出,員工的工資多少、日常花銷多少,也都是有明確的資料。
這些費用都會按照企業發展和市場形勢來走。
網間費就不同了。
這不是運營商能決定的,是由國家來決定的,說多少就是多少,只能執行。國內的網間費很高,蓋亞全球,再加上隱藏其中的高昂的消費稅,才是國內運營商資費很高讓網民們集體痛罵的主因。
所謂的網間費,就是不同的公司之間的對接費。
比如用移動的卡給聯通的卡發簡訊,需要在移動的網路設施和聯通的網路設施之間傳遞資訊,就需要雙方的埠對接,這就出現了網間成本。
又比如座機給手機打電話,也需要跨網,也會出現網間成本。
又比如一個微信使用者,使用的是聯通的流量,他給另一個使用移動卡流量的微信使用者發訊息,也會出現網間結算成本。
這些網間成本,全部都要由運營商來承擔。
網際網路內容供應商從來不參與。
微信做了這麼多搶運營商飯碗的業務,可是微信在搶運營商飯碗的同時,運營商還要為微信承擔著網間成本。
就相當於運營商用補貼給資料網路的錢養著微信,讓微信來搶自己的飯碗。同時,還要以代微信支付網間結算的方式,對微信予以獎勵。
這真是太欺負人了!
現在,當局已經認可了微信這款產品,並要求運營商們不僅不能限制,還要積極的為微信的創新發展做好服務。
運營商就委屈死了。
苦苦哀求,別的都好說,微信能不能自掏腰包,把網間結算費給付了?
周不器其實並不怎麼在意。
這點錢對紫微星來說不算什麼,他早就承諾過了,會把個人在紫微星的持股都捐出去,利益什麼的不重要。把紫微星的生意做好做踏實,比紫微星能賺多少錢重要多了。
孟厚坤卻不同意,當即反對,“這樣不好!”
“這其實沒多少錢,我統計過去年億多,對紫微星這樣的大公司來說,不算什麼。”
應總這樣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