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定向流量卡的合作模式,一個重要的核心就是流量從B端向C端的轉移。
使用者去買流量,這是消費者業務,是C端生意,價格就會很貴;公司去買流量,這是企業級業務,是B端生意,價格會很便宜。
使用者花5塊錢去買了500M的流量;紫微星花1塊錢,可能就要買到1.5G的流量了。
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流量的轉移。
使用者花5塊錢,從電信那裡購買了2G的流量……在這一個交易過程裡,背後其實是完成了兩筆交易。
一,使用者向電信支付了5塊錢,買到了500M的流量;
二,紫微星向電信支付了1塊錢,買到了1.5G的流量。
電信的總收入是6塊錢。
其中的1塊錢,是紫微星幫著使用者出的,給使用者出錢讓他們來使用微信、微博和今日頭條這三款產品。
在電信提供的2G流量裡,有500M是按照C端的收費標準出售給使用者的,有1.5G是按照B端的收費標準出售給紫微星的。
至於紫微星購買了流量之後,他們是自己使用也好,還是饋贈給使用者業務也罷,這就跟電信無關了。
多少有點擦邊球。
透過這種擦邊的機制,電信就繞開了國家制定的流量計費的價格標準。
就可以向使用者銷售很有市場競爭力的流量套餐了。
這麼驚人優惠的流量套餐,就會引起使用者們的追捧,手機使用者們也就會紛紛的從移動、聯通那邊轉投電信,購買電信的電話卡,成為了電信的使用者。
張一明道:“為使用者出錢,鼓勵他們購買定向流量卡來使用我們的產品,這種生意模式應該更大範圍的推廣。對運營商來說,會充滿吸引力,這會成為他們銷售電話卡的一個重要措施。對紫微星來說也會非常重要。”
周不器道:“最重要的一點,是紫微星向運營商付費了,完成了一定的利益轉讓,會讓他們心氣更平和,算是彌補了一些委屈。”
賀陽問:“電信的第二個策略是什麼?”
郭鵬飛道:“農村包圍城市。”
“啊?”
“這是電信那邊的主意,我覺得……怎麼說呢,我不太看好,但是他們似乎很重視。電信的手機業務不是剛起步嘛,核心市場都被移動和聯通把持著,短時間內競爭不過。上一個定向流量和網際網路App的思路,是我提出來的。這個農村包圍城市的思路,就是電信那邊提出來的。”
郭鵬飛聳了一下肩膀,顯然不怎麼認可這個思路。
孟厚坤笑著說:“不奇怪,傳統嘛,都是寫在教科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