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大時代之巔txt下載> 第2010章 雲原生就是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10章 雲原生就是雲 (1 / 4)

接下來,談到了技術的細節層面,別說周不器這種外行了,就算是郭鵬飛這種技術出身的高管,因為技術領域不覆蓋資料庫,都有些雲裡霧裡。

就只能聽著這些資料庫領域有著資深造詣的專家在進行討論了。

周峰博士對此有果斷的見解,紫微雲上的資料庫發展,一定是三步走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採購許可證。

第二階段,是雲上託管。

接下來,就是第三階段了,就是真正的雲端計算時代的資料庫思維了,即雲原生資料庫!

每前進一步,都標誌著雲端計算行業的進步。

從傳統模式來說,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要買伺服器,然後在伺服器上搭建資料庫,然後自己派人運營起來。雲端計算的時代,就是在雲上租伺服器,然後在雲端部署資料庫,然後派人運營起來。

這就是“採購許可”的階段。

線下,該公司使用甲骨文資料庫;雲上,紫微雲要跟甲骨文達成合作,從甲骨文那裡買到正版的資料庫,然後在雲端部署起來,從而讓使用者可以在雲端購買、使用甲骨文資料庫。

這是第一階段。

有的公司規模大了,如果自己來運營龐大的伺服器叢集,太吃力了,就會找IDC運營商幫忙來代為運營。

如果把IDC運營商的這部分業務也放在雲上,這就是第二個階段了,就是“雲上託管資料庫”。

就是說,既可以在雲端買到資料庫,也可以買到託管服務。

現在的紫微雲裡,應用著十幾版資料庫,不同的業務有著不同的需求,也就會部署不同的資料庫。

可是,這些資料庫都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

從技術上來說,這就是上一個時代的思維了。就是把傳統的線下資料庫應用邏輯,放在了雲端,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雲端計算可不是這樣!

什麼是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的思維,就是算力中心化。

過去,有1000臺電腦,每臺電腦都分散開,各自為戰。個人使用者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有人處理的資料量小,電腦的算力就浪費了;有人處理的資料量大,電腦的算力就不夠。

雲端計算的思維,就是把這1000臺電腦連線起來形成一個算力中心池,然後,使用者需要多少算力就去算力池裡取用多少算力。

這樣一來,就不會造成有的人算力浪費,有的人算力不夠了。

紫微雲現在的主要服務是IaaS,主要指得是客戶可以在雲端租用伺服器。其實就是中心化伺服器,雲端組成一個超級龐大的伺服器叢集,客戶根據自己的需求,用多少就租多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