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柳晴並不能理解周不器這樣的觀點。
不看好直播行業?
簡直莫名其妙!
柳晴很認真地說:“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大特點,就是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移。韓國的直播行業做得多好啊,日本也不錯,國內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有了進一步的完善,行業位移一定會發生。”
周不器有些驚訝,“有過討論了?”
柳晴點了點頭,“嗯,跟一明、鵬飛和子安都溝透過,直播行業接下來會形成趨勢。YY現在的語音直播這麼受歡迎,接下來推出的影片直播,一定會更受歡迎。”
周不器問:“他們也有意收購多玩?”
柳晴道:“有這個意向。”
周不器搖搖頭,“這個思路是錯的。”
“為什麼?”柳晴很困惑,“Niconico在日本就開通了直播業務,也挺好的。”
周不器道:“在日本市場可以做影片網站,可是在國內市場不能做。就跟直播行業一樣。為什麼?因為大環境不一樣。日韓的網際網路理念跟傳統理念是統一的,是以盈利為目的。他們只會做有利可圖的事,而且商業誠信度也更高。”
日韓雖然是資本社會,可資本運作的屬性比國內差多了,國內推崇的是美國那一套。
在網際網路行業裡尤其能夠體現。
比如直播行業的風口,當韓日出現了一批比較不錯的直播網站後,後續的資本就不再跟進投資了,即便這是個大風口,他們也不進場了。
砸進去了太多錢,只會造成通貨膨脹,造成哄抬物價,造成競爭傾軋,誰都沒錢賺。
國內就不一樣,看見一個風口來了,幾百個投資機構一起往裡衝。即便是BAT這樣的超級巨頭已經佔領了市場,後續的投資機構還會瘋狂地往裡衝,在本就是紅海的市場繼續殺得血雨腥風。
因為國內的市場更大,盤子更大。
只要投出來了,就是幾百倍、幾千倍的回報。
這又引發了一系列的信用危機。
因為有資本的狂熱,很多創業團隊就動機不純,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公司做好,而是為了吸引融資。
拿到錢之後,就想辦法利用創業者對公司的控制權,去揮霍資金、為我所用。甚至很多人拿到錢就直接跑路了。
種種原因之下,就出現了許多熱門行業年年鉅額虧損的下場。
比如影片網站,比如直播網站。
在日韓可以做,因為可以賺錢,有利可圖;
在國內則不行,競爭過於激烈,各方都是以“跪求”消費者的姿態來做產品,恨不得花錢求著使用者用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