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拍賣還在繼續。
周不器不必出手,讓伍雨、徐百卉、楊蜜代他參與就行了。小超人也差不多,也用自己的代理人。他們這種層次的人物,一旦舉牌了,就沒人敢搶了,就會破壞拍賣的平衡。
兩人就圍繞著網際網路暢聊起來。
小超人對此也深表遺憾。
當年,他可是港府推出來的網際網路代表人物,他的電訊盈科當年威震四方,打通了電信和網際網路,轟動一時。甚至還投資了企鵝,拿到了20%的股份。
只可惜,隨著泡沫危機的破裂,再加上港府本地網際網路的複雜形勢,讓他對網際網路這行失去信心了。早早地就賣掉了手裡企鵝的股份,把所有的高科技土地都轉成了房地產開發,最近還把電訊盈科打包賣給聯通了。
做房地產開發也不算錯,這也符合大戰略,這幾年內地對港進行的市場化滲透,最大的領域就是房地產,前後有十幾家房地產公司進入港府。
賺錢是一方面,更是國策。
港人的居住面積太小了,很多家庭都是祖孫三代擠在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屋子裡,這對一個金融中心來說太不體面了。
造成這樣的原因,不是因為港府的土地太少,而是開發出來的土地太少,蓋的住宅樓太少。除了資本影響,還有就是英式的文化影響。在港開發地產專案太困難了,光是跑審批跑流程可能就要四五年的時間。當年為了開發九龍寨,甚至爆發過港英政府跟當地人槍戰的大場面。
以前英國人做不好的事,過去港府本地人做不好的事,大陸這邊的想法是親自下場,地產公司紛紛入港。
石家岳父也跟周不器提起過,要不要響應。
港府的房價多高啊?
在那做房地產,肯定很賺錢吧?
周不器想也沒想地打消了這個念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本土的地產大亨,別說外人了,當地的小公司想推進一個地產專案都難上加難,光是環保關都過不去。
對小超人來說,這就非常可惜。
開發房地產雖然賺錢,可跟網際網路相比還是差遠了。網際網路產業能做起來,誰去開發房地產啊。
“周總,你說港島的網際網路產業為什麼做不起來?”
“這個我也說不好。”
周不器很謙虛。
小超人笑著問:“指教一下嘛。”
周不器只能籠統地說:“網際網路環境主要就是三個要素,資本、人才和代表性公司。港府是金融中心,不缺資本。港府應該也不缺人才。”
小超人道:“嗯,qs排名亞洲top15的高校裡,港府的大學佔據三分之一。而且,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也很強。內地通常只有最好的學生才能來港念本科,可在港校做本科生ta時,他們交上來的專案只能佔中遊。可港生畢業後都流向了銀行it部門、交易系統開發、維護、小網站和軟體開發等網際網路邊緣職位。反而是內地學生畢業後會從事一些高階的網際網路專案。”
周不器有點驚訝。
很瞭解啊!
看樣子,小超人果然是非同一般的富二代,屬於人中翹楚,會格外關注人才的選用。
“嗯,我投了一家無人機的公司,核心技術團隊就是來自港校。”周不器很認可當地的人才儲備。
小超人嘆了口氣,“不缺資本,不缺人才,那就是沒有代表性公司了。”
“對,就像杭城,似乎沒有任何可能成為新興經濟的中心,至少要比隔壁的魔都差。可因為出現了阿里,整個環境就變了。以淘寶城為中心,接下來杭城的網際網路產業會有空前蓬勃的發展。”
“杭城會成為網際網路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