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接受了陸器的方案。
美國這邊的福利保障體系遠遠不如歐洲、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一些發達國家,主要就是靠商業保險來補充,比如失業保險。
而且,被解僱之後,還可以從公司手裡拿到一筆至少3個月薪水的離職補償。
正常來講,還是有保障的。
可眼下是特殊時期。
裁員之後,很大一部分人就找不到工作了。
比如《僑報》裡還有一則人物訪談,說是一個華人工程師在思科工作,8月份的時候被解僱了。他是個中層管理,很聰明,意識到了形勢不對,也不找工作了。
因為根本找不到。
就跟國內取得了聯絡,做起了地板生意,從國內進口地板,在矽谷這邊銷售。次貸危機之下,房子都賣不出去了,裝修用的地板銷量銳減。很多地板商都破產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靠著國內物美價廉的地板,把為數不多的客戶籠絡起來,反而獲得了利潤,賺得比以前打工還多。
很多人沒有這樣的商業智慧,就很難辦。
必然會誕生一波矽谷人才的回國潮。
矽谷看不上的人,回國內一般都是搶著要。不是說這夥人技術水平多麼高,而是經濟危機之下國家有補貼。補貼有許多標準,多少博士、多少海歸之類的要求。這種矽谷回來的“大神”越多,領到的補貼就越多。
所以,這三類人正常情況下是不需要慈善基金幫助的。
一,大公司出來的;
二,有商業智慧的;
三,願意拉下臉回國的。
在美國成就很高,榮歸故里,這很容易、很風光。可是很多年輕人剛來美國,還想艱苦打拼一番呢,不願意灰溜溜回去;很多年紀大的都成家立業了,朋友關係都在這邊,孩子也在這邊上學,回國有諸多不便。
更重要的一點,這個慈善基金針對的是整個亞裔。
華人有退路,可是越南裔、馬來裔、印度裔、中東裔、泰國裔,包括日本裔都是沒退路的,他們回不去。
要從中選擇弱勢群體來幫助。
原公司破產了,無法領取到離職補償,靠著那點失業保險,恐怕連房貸都還不上。
亞裔是矽谷的中流砥柱。
50%的技術類工種,都是亞裔人。
眼下的金融危機,就是紫微星抄底的機會。不僅是生意上的抄底,也是威望和企業形象在亞裔群體中的抄底。
這個時候雪中送炭,給他們心中建立了好印象,以後紫微星在美國招聘人才時候的競爭力,面向別的族裔肯定還是比不過微軟、谷歌、亞馬遜這些本土巨頭,可是對亞裔的吸引力能夠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