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機上,周紹寧和周不器談了很多關於手機制造的技術問題。
壓力很大!
如果僅僅是採購,這個簡單,毫無難度。就像現在的Aster手機,所有的核心元件都是從國外買來的,然後在國內組裝。只有一些普通的不那麼重要的材料可以用國產替代。
周不器是過來人,他能理解周紹寧的擔心。可以說任何一個國內科技領域的從業者,都有這樣的擔憂。
但很多現實問題,不是靠著商業市場就能解決的。
手機的核心部件CPU、攝像頭、基帶晶片、射頻晶片、螢幕、運存、記憶體……這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產業體系。
別說某一個公司了,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把這一套體系給組建起來。
全球化的市場之下,市場上的表現是相互協作,美國的公司做運存、英國公司做CPU、韓國的公司做螢幕、日本的公司做攝像頭……大家一起把這件事做好。
整套體系做下來,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階,在沒有外界干擾且有足夠多的頂尖人才的情況下,至少也要上萬億美元的投入。
國內的環境比較特殊,要把整個產業體系都做起來。
這必然是泛而不精。
而且嚴重缺錢。
如果是低端機,主要依賴國產元器件,可以做到。
如果是高階機,想用任何一款國產元器材料都非常困難,需要有極大的技術和工藝領域的突破才行。也就是說一家公司的技術突破是不夠的,要多家公司協作上的技術突破。
周不器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對這行完全不懂。
只知道安卓系統是大勢所趨,要做安卓手機……而且,這行和網際網路不一樣。做網際網路,先知先覺就夠了,哪怕不做硬核科技的產品,一樣能做成巨頭。
可是各種高階元器件、半導體材料、晶片的研究,先知先覺沒有任何作用。
低端的好做。
高階的就要涉及整個體系的協同提高,這是真正的硬核科技。是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最頂尖的科學技術,載人登陸火星在高階晶片面前都不算什麼。
別說登陸火星了,給周不器一個任務,讓他帶領我國的航天團隊完成載人登月任務,那都是天方夜譚。
先知先覺可以投機取巧,在硬核科技方面就沒法搞了,只能靠硬實力上。
比如周不器要搞雲端計算,比微軟、谷歌都提前了一年。可現在微軟和谷歌的平臺都出來了,紫微星的雲端計算平臺還有好幾個關鍵技術沒突破呢,明年都未必能上線。
好在先知先覺給了周不器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管怎樣,做這種硬體裝置,一定不能讓自家公司像聯想和小米那樣,淪為輿論中“買辦”的代名詞。
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