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和金沙江,真的有幾分跟紫微星決裂的樣子。這種尖銳的對立關係,如果不能解決,只能是一拍兩散。
做風險投資和做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不同。
之所以叫風險投資,是因為風險極大,要遠遠超過買股票。同樣,因為風險大、進場早,一旦成功了,就會拿到遠遠超過股票投資的回報率,幾十幾百倍很正常、幾千倍都不稀奇。
可即便這樣,每年也有一片片的風險投資機構死掉。
想投成功,真是太難了。
投100個專案,能成功10個,就算很出色的投資人了。
為了控制風險,讓專案的成功率更高,風險投資機構就有一套跟股票投資不一樣的玩法——加強對創業公司的控制。
買了股票,公司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投資人只能看著。除非是持股份額超過了10%,就有權提議召開股東大會了,可以對公司的發展進行部分干預。
可是做風險投資不同。
投資人哪怕持股不足1%,可因為進場早,依舊能夠享受到特殊的優待。投資人透過對企業戰略、方向、業績和財務報表的多重衡量,來幫助創業者更好地完成企業發展。
可問題是,什麼樣的幫助,才是好的幫助?
經常會幫倒忙。
就比如當年的網易,完成融資後,投資人幫網易從別的地方挖來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當CEO,把丁老闆派去當技術總監了。結果兩人理念不合,發生激烈矛盾,再加上泡沫危機,網易股價都快清零了。
後來丁老闆超低價大量買進網易股票,持股份額都超過40%了,再加上部分支援自己的投資人和高管,總共持有的份額超過了50%,算是牢牢掌握住了公司大權。
這種事,也沒必要過多苛責。
不管是創始人還是投資人,都希望公司做大做強,變得越來越成功。只不過發生了理念分歧,少不得一番明槍暗箭。
對紫微星來說,現在這形勢已經很明朗了。
就是魚肉和刀俎的關係。
投資人任憑宰割。
先是100億的總部園區,又是100億的資料中心……這是要幹啥?
想查賬,又不讓。
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那邊一點反應都沒有,去詢問,只是說回去等訊息。
完蛋了!
沒有任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