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從PC時代變為移動時代,變化是什麼?上網工具從電腦變成了手機,這只是表面的變化。
深層次的是商業模式的改變。
在PC網頁時代,網頁是基礎節點,它是靜態的,不能私有,所以搜尋引擎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強勢的結構,它是一個典型的樹狀Index。使用者從谷歌或者百度進來,搜尋引擎會根據網站的內容相關度、連結權重,給使用者做推薦。
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透過手機成為基礎節點,網路結構以App(半封閉)為主導,節點連結更加複雜,網路去中心化程度非常高。
簡單來說,就是在PC時代,使用者可以在網頁之間不停地跳轉,透過這個網頁進入另一個網頁,不存在任何障礙。
所以搜尋引擎就成了至關重要的流量分發平臺,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成了使用者選擇某一個網頁的關鍵因素。
移動時代的模式不一樣了,跳轉受到限制了。使用者不能透過一個App隨意地跳轉到另一個App,前提是要確保那個App安裝到了使用者的手機中。
這就導致各大廠商的App很難透過搜尋引擎來獲得流量了。
所以,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落後了。
在PC時代,網站們都離不開百度的流量分發。可是在移動時代,百度的流量分發功能受限,網際網路公司們對百度的依賴就沒那麼強了。
然後就發生了一個非常壯觀的網際網路現象——資訊孤島。
每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資訊,就像是孤島一般的存在。
資訊共享的屬性越來越低。
直接原因,就是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開始自我封閉,都希望把使用者的時間和資料留在自己的應用裡,而不是送給搜尋引擎。紛紛對搜尋引擎的爬蟲進行了遮蔽。
比如,百度中搜不到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因為微信遮蔽了百度的爬蟲。搜狗卻能搜到公眾號的文章,因為企鵝併購了搜狗,變成了一家人。
幾乎所有的內容平臺,都遮蔽了百度的爬蟲。
這就導致百度的資訊越來越少。
後來沒辦法了,百度只能自己搞了一個百家號,透過自產內容的方式,來應對使用者對內容的搜尋需求。
內容的有效獲取,對搜尋引擎來說至關重要。
所以,周不器對百度的反擊,第一步就是把百度的爬蟲,加入到微知網的黑名單中!
相比於谷歌的強勢,百度的搜尋結果中,少量存在的一些有深度的內容,都是來自微知網。這一點,跟微點差不多。
區別是,微點和微知是一家人。
微知遮蔽了百度,就相當於斷掉其很重要的一塊內容來源。
百度有的微點都有,微點有的百度卻不一定有……這將會是微點超過百度,成為國內第一大搜尋引擎的重大機會。
周不器的座駕正朝著婕妤傳媒的方向行駛。
寧雅嫻坐在他大腿上,黑色的絲襪退到了腿彎處,實在有些羞臊。
卻奈何不了他,只能調整好坐姿,拿過公文包蓋著大腿,以免他的手在自己裙子底下胡鬧不小心走了光。
司機的存在,讓她很難堪。
動作上已經夠大膽了,可不好意思再有語言上的**,那就太不要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