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路上,周不器又仔細看了學而思的材料,著實又小小的驚豔了一把。
真是棒!
別的培訓機構,都是想方設法的跟學校達成合作關係,然後透過學校指引學生去培訓。學而思走的卻不是學校的路子,而是家長的路子。
這個視角太準了。
掏錢讓孩子培訓的,是家長,而不是學校。
恰恰相反,學校所引向的培訓機構,帶有半強迫性質的要求家長掏錢,即便短時間內能迅速的給培訓機構招攬大批的生源,可家長心中肯定不滿,這品牌形象怎麼建立?
這就是典型的為了短期效益而放棄了長線利益。
企業要想做大做強,一定要延遲滿足才行。
學而思就做的很好。
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專門搞出來了一套退款制度。因為做的是中小學培訓,授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家長們都能理解。所以學而思就提供空間,讓家長們可以旁聽孩子們上課的過程。
讓家長切身感受。
不滿意的,可以隨時結算課時退費。
這可比包括新東方在內的所有教育培訓機構的理念都先進多了。其他的教育培訓機構,學費只要交了,就不能退。
學而思的這種做法,必然會導致收益下降,卻收穫了口碑和品牌。
這可比錢重要多了。
更重要的是,家長旁聽,就是監督授課老師,讓他們必須提高專注度,拿出最好的狀態來給孩子們上課。從而使授課質量大大提高,又是對企業形象的進一步打造。
以至於周不器都心動了。
這樣的培訓機構,只要管理上不出現什麼問題,未來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可以想象的事。尤其學校和培訓機構對接的做法,已經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教育口的相關部門,肯定會予以打擊和遏制。
可有些資本就是傻乎乎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傻錢多,還是對政策缺乏嗅覺。投資教育產業的時候,都投那些業績爆炸、收益爆炸、利潤爆炸的培訓機構。
“學而思這麼好,你說為什麼那麼多資金都湧向了別的教育培訓機構,卻沒人投資學而思呢?”周不器放下了手中材料,向身邊的如玉美人隨口問。
寧雅嫻思索著說:“可能是想上市吧。新東方上市,市值那麼高,讓很多人都眼紅了。估計他們是想再造一個新東方。”
周不器一拍巴掌,“嗯,有道理!”
那夥人,就是追著頭部的幾個培訓機構投,給他們一大筆錢,讓他們快速的發展、迅速的擴大規模,短時間內把業績翻幾番。
兩三年後,就上市!
這是很多私募基金的玩法了,基金經理想賺的更多,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快投出幾個上市公司,取得賬面上鉅額利潤,然後名聲大震,吸引來更多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