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是全球技術最強的網際網路公司。
別的公司在專注產品研發的時候,谷歌做的卻是三件事:一,顛覆過去的舊體系;二,制定現在的新行業標準;三,預測與發展未來的技術革命。
分散式的概念十幾年前就提出來了,可到底該怎麼做,誰也不知道。直到幾年前,谷歌的科學家發表了幾篇雲端計算的相關論文,提出了分散式的架構理念。
谷歌現在做的就是分散式開放平臺,設定一個標準API,然後,不管是什麼網站,什麼硬體裝置(手機、電腦、電視、平板等等),只要符合這個標準,都可以呼叫谷歌的服務。
這是一個超級大工程。
相比之下,中心化開放平臺就簡單多了。
就是過去亞馬遜、微軟、雅虎等公司開發出的傳統的開放平臺模式,平臺所提供的API主要是針對自身的網站提供應用開發介面,與之對接的應用只為自身網站服務。
周不器問:“你有相關的想法嗎?”
扎克伯格坦然道:“有。”
“你要怎麼做?”
“中心化開放平臺。”
“為什麼?”
“像朋友網、Facebook這類的網站,最大的收益來源是廣告。想要有更多的廣告,就必須有更多的流量。我們開發開放平臺的初衷,是為了藉助第三方的力量,幫助我們吸引到更多的流量。而不是用我們自身的流量,去幫助第三方軟體的發展。”
扎克伯格的這番話不太友好,聽起來有些唯利是圖。
可在場中人,都覺得很有道理。
比如,張三開發的軟體“約會”,可以透過對接到Facebook的開放平臺中,朋友網的使用者可以在網站上使用這款“約會”服務。
不過,如果張三想繞開Facebook,讓使用者直接登入“約會”軟體,然後呼叫Facebook的伺服器、寬頻、頁面服務,甚至好友列表等等,這些都不行。
這就是中心化開放平臺。
必須要以Facebook為中心,透過網站才能這種服務。
否則,第三方平臺只是佔便宜了,卻沒給網站帶來任何效益,豈不是白白給他人做嫁衣?
谷歌做分散式開放平臺,是因為谷歌不滿足只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是要做全產業的高科技公司,其中涉及到各種新形式的軟硬體,甚至包括航天領域。
不玩分散式,根本供應不起來。
去年,谷歌就和美國航天研究中心達成了合作,會在大資料管理、奈米技術、分散式計算、航空航天產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