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一直在苦修內功。
從《二十四史》轉讀《資治通鑑》後,他覺得功力大漲,司馬光不愧是一代賢臣大儒,一則則小故事中,蘊含了深切的道理。
自古以來,明君身側,必有名臣良將輔佐。
明君之所以是明君,不在於他們多麼聰明,而是他們善於選拔人才、大膽放權,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
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任何一個時期,都不缺乏驚才絕豔之輩。
只不過,這些人受制於時代或者命運的限制,沒有展現自我才華的平臺。
亂世出英雄,也是這個道理。
不是隻有亂世才有英雄。
而是隻有亂世,才讓英雄們有了更多的展現自身才華的機會。
清朝皇帝是歷朝歷代中最敬業的,也是最辛苦的,但職業不等於優秀。清代皇帝既當皇帝,又當宰相,大權獨攬,偏偏又受制於自身才華。
相比之下,坐論天下,皇權和相權並駕的隋唐,卻是最強大的時期。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思廣益才是歸宿。
《資治通鑑》中的帝王術,通篇就只有一個大道理——垂拱而治。
換句話說,就是皇帝應該當伯樂。
挑出最合適的人,讓他們去管理天下,皇帝不要亂插手。
周不器對此深有體會。
也是這麼做的。
不管是校內網,還是奶茶店,包括訂餐、相親、出版、媒體等業務板塊,他都是提出個具體框架,然後大膽放權,讓有鬥志又野心的人去做。
要是都讓他像個總經理一樣的負責所有業務,他沒那個精力,也沒那份能力。
把握好大方向,確定好戰略。
然後,把具體的業務交給那些更擅長更適合的人去運作。
目前來看,他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聽說甄妤要把全首都的有價值的企業都跑一遍,周不器立即就拍板做出決定,給她配車!
郭鵬飛的車已經訂了,是一輛福特蒙迪歐2.0,尊貴型,總價21.5萬。
雖然指標是50萬以下,但他不好意思選太貴的。
不過,給甄妤配車就不能太寒酸了,她是去一線跑業務的。這是個狗眼看人低的社會,沒有一輛足夠驚豔的商務車座駕,光是保安那關都得吃盡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