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要被立為太子的訊息,在朝中不脛而走,引起了底下的動蕩。
再看寧王最強大的後盾——平西侯府,只顧著撇清自己的幹系,絲毫不顧及寧王一黨的利益。
這一下子,引得寧王的黨羽心神不寧,分崩離析。
寧王卻不聞不問,一心準備樓蘭使臣來訪之事,對朝中的一切都不予理會。
晉王一如往常,甚至在聖上無心朝政之事,幾乎全權擔負起了朝中的擔子。
他歷練得越發成熟了,上過戰場,還立過軍功。
沈太師和定國公,都對他贊賞有加,大力支援。
統轄虎騎營的詹世城,與他是至交好友。
放眼朝中青年才俊,如沈風樓和陳執軾等,都是晉王那邊的。
聖上也絲毫不怕,他們結黨營私,反而對他們的互相支援表示贊賞。
這分明就是,預設了晉王,即將被冊封太子的謠言。
這樣一對比,寧王黨羽的勢力實在太弱,已經不堪與晉王相抗衡了。
有忠心耿耿的寧王一黨人,趁夜火燒火燎地趕往寧王府,要聽聽寧王到底是個什麼主意。
難道就任由晉王的勢力坐大?
就甘心在爭儲之中敗北?
寧王一面檢視樓蘭使臣的名單,一面頭也不抬地回答他——
“放心吧,等樓蘭使臣到來,自見分曉。”
而後那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就被元魁客氣地請出了府去。
他一路低頭細想,卻怎麼也想不通,到底寧王是什麼意思。
樓蘭使臣此番前來,是送公主來和親的。
人人都說,這和親的物件十成九是寧王,皇子裡只有他一個適齡的了。
何止是適齡?
二十三歲未大婚的男子,在大周可以算是老光棍了。
更因為寧王妃有毒的言論,想在京城給寧王尋個合適的王妃,的確有些困難。
樓蘭公主做寧王妃,剛剛好。
那大臣低著頭走路,忽然腦袋劇痛,原來是撞到了樹上。
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看來寧王是要借樓蘭的勢力,做出一些改變來……
他不禁嘿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