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揚的要求後,王祥有些為難,要知道隨著哈西潮流的引進,華夏古典的音樂和樂器都在逐漸的沒落,會彈奏古箏的人遠比會彈琵琶的人少得多。除了民間藝人外,只有一些專門的音樂學院有會古箏的,甚至不少藝校因為古箏的生澀難懂,都取消了古箏這一門功課。
所以當聽到林揚的第二首作品要用古箏的時候,王祥也不免撓頭了。
雖然這一時空和另一時空文化相通性極大,不過作為華夏古典樂器的箏,在這一時空卻比另一時空要落沒的多,以至於有些藝術大學都取消了這門功課,雖然會古箏的人比較少,但是林揚自然相信,隨著這張專輯的問世,大家自然會重塑華夏風,重視起來對華夏樂器的發展。
接著王祥便開始找,適合給林揚作曲的古箏彈奏者。
作為古箏音樂世代傳承的家族,柳莎莎也不記得自己手裡的古箏作了幾代的傳承了。只不過關於自己手裡的古箏,能不能傳承得下去,柳莎莎則充滿了疑惑。
隨著現代流行樂器的興起,作為古典樂器的古箏,正在漸漸的沒落,甚至關於這種樂器還能傳承多久,柳莎莎也充滿了疑惑。
同時柳莎莎的地位也充滿了尷尬,當別人問起柳莎莎的職業的時候,柳莎莎的回答則是古箏師,對於聽到柳莎莎回答的人群,很多甚至對柳莎莎很不理解。
同時不理解的還有他丈夫,作為培訓機構的一個鋼琴老師,柳莎莎的丈夫已經勸過柳莎莎很多次了,要柳莎莎放棄古箏,轉到現代的西方樂器中來,丈夫李慶偉相信,憑藉著柳莎莎的音樂天賦,要轉型並不困難。
不過柳莎莎想起自己的母親兼老師的話,“無論如何也要把這把古箏給傳承下去。”的話,每一次都堅定的拒絕丈夫讓自己轉行的想法。柳莎莎也想過把這門手藝發揚功課,也曾像丈夫那樣開門授課。不過對古箏學習的卻很少。
有幾個學古箏資質不錯的學員,在學習中途也放棄了對古箏的學習,而他們放棄的理由就是因為,認為相對於西方樂器,古箏沒有什麼發展性。
甚至於學習女兒在學習古箏的態度上,丈夫都堅決的進行反對,丈夫李慶偉認為柳莎莎連自己都養不活,如果女兒學習古箏的話,以後的生活都是問題。因為女兒學古箏的問題,柳莎莎沒少跟丈夫李慶偉鬧矛盾,可是丈夫每次都用“你先證明古箏有市場,能養活你自已,再來教女兒。”
有時候甚至連柳莎莎自己都想不明白,作為華夏古代的知名樂器,而且古箏的所彈奏出來的聲線確實很唯美,為什麼就沒有人原意來學習古箏呢?為什麼這種樂器要面臨沒落的境地呢?想著母親對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將這個樂器傳承下去的囑託,柳莎莎都深深的陷入自責之中。
甚至於柳莎莎也在想這樣堅持著又有什麼意義呢?要不要放棄對這種樂器的傳承呢?
在柳莎莎深度的自責當中,林揚和王祥則在找合適的古箏伴奏人。
林揚在面試了幾個古箏彈奏手之後,發現這幾個人的古箏水平,都屬於皮毛,遠遠還沒有達到自己要伴奏的要求。雖然林揚有心理準備,可是令林揚怎麼也沒有想到,現在優秀的古箏師竟然如此的稀少。
“今天面試的這幾個怎麼樣呢林揚?”王祥問道。
林揚道:“他們懂古箏確實不假,不過遠遠沒有達到熟悉瞭解的程度。”
王祥道:“林揚,那怎麼辦呢?這幾個都是我透過樂器圈的朋友找來的,如果這些人都不行的話,那我們又怎麼要合適的古箏彈奏者呢?”
聽著王祥的話,林揚想道,另一時空,古箏這種樂器都有極強的傳承性,在古代聽著有名的古箏大師,對於其授徒都採用單傳的方式。民間一定有很多精通古箏的老師。
想到這裡林揚說道:“王哥,趙哥,我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們出十萬塊錢來找精通古箏的人來給我們作曲。”
對於一個一線作詞家來說,詞曲也就通常十萬,聽到林揚直接要拿出十萬來找古箏師,張燕說道:“林總,這是不是太貴了,我們作曲團隊來後期合成,也花不了多少錢呀?”
作為曾經的一線作詞以及音道:“箏這種樂器具有獨特性,雖然用技術可以做後期,但是和原奏彈出來的會有很大的差別。不要忘了林揚的這張專輯可是複古風,所以我覺得無論花多少錢,我們都應該找出真正的古箏大師。”
王祥點頭同意道:“是的,既然是複古風,肯定要精益求精,十萬塊錢找真正專業的古箏大師,我覺得倒也可以接受。”
現在工作室並不差錢,推出這張具有華夏風的專輯,林揚也是想為弘揚華夏古代文化做一點貢獻。而且這十萬塊錢的作曲,林揚肯定是有自信收回其成本的。
聽完大家的意見後,張燕道:“林總,我馬上回工作室,用工作室帳號發出找古箏大師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