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夫人覺得勉強,但還是讓人去打聽。
好在還真有,一個是羅家嫡二房的長子,讀書讀得有些著魔,十八歲了還未娶親,年後大約就要來京會試;一位是朱家的一個小神童,十六歲的小舉人,想著穩一穩,過兩年再考進士,如今正在琢磨婚事。
似乎也能拿來擋上一擋了。
羅夫人鬆了口氣。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眼看著就到了正月二十二,劉氏帶著沈涔沈沅、羅氏帶著沈濯,帶了國公府的二管家雍伯、沈家大房的一位管事荊四並丫頭僕婦們,一行二十多人,並行李等等,共包了四條船,辭了帝京,順運河而下,奔吳興而去。
離了長安,劉氏擺開了譜兒。嫌吃的不好,嫌船上風寒,嫌下人們不會伺候,天天嘟囔。
原本沈沅也跟著嘟囔。
可過了幾天,看著羅氏和沈濯安安靜靜的樣子,沈沅也覺得無聊起來,翻回頭去提點劉氏:“娘,出門在外,哪兒就有家裡便宜了?不是你非要跟著,好帶我回外家看看麼?你跟我說說外祖家吧?”
劉氏便伸手戳她額角:“你又來嫌棄我?我是出身低,那我也是你娘!”
看一眼外頭,哼了一聲,低聲道:“還有那一位,都出京了,一臉晦氣的,給誰看呢?”
沈沅真的惱了:“娘!這一整件事,唯一一個沒犯錯沒吭聲的就是涔姐姐!可到了最後,誰都沒怎麼著,就她的一輩子被毀了!換成那是我,我傷心幾天怎麼了?我便是傷心一輩子,誰還能說我不應該嗎?!”
劉氏訕訕的,忙道:“你閉嘴。不許你這樣咒自己。”
沈沅哼了一聲,轉身去找沈涔了。
沈濯暈船,看不了書繡不了花,連下棋都眼暈,只能睡覺、吃東西、聽人說話。
羅氏讓她帶了玲瓏和曾嬸。
玲瓏本就嘰嘰喳喳地愛說話,沒想到曾嬸也是個話口袋子。
這樣一來,沈濯一路上倒是不寂寞了。而且,她從曾嬸嘴裡,竟然將沈家的根底歷史,知道了個清清楚楚。
吳興沈家是世家,一直都書香傳家,在江南的名聲極好。
前唐還出過一位太子寵妃。只是可惜了。鬧兵亂時,太子自然是先護著皇上離開。而這位沈妃娘娘因為極得太子寵愛,東宮的人趁著這個時候,竟把她扔在原地沒管,自己跑了。等到皇帝和太子還朝,沈妃娘娘蹤跡全無。太子大慟,發落了東宮僥幸活著的一串兒人。後來太子登基,一生未曾立後,最後還立了沈妃娘娘的兒子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