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美利堅資本貴族筆趣閣> 第五四二章 對中餐行業有野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四二章 對中餐行業有野心 (2 / 2)

他們走出套房大門時,樊仲坤說:“宋先生不在嗎?”

“他出去訪友,應當很快就回來了。我們可以在包間等他。”

宋憲和果然在六點之前就趕回了酒店。他和樊仲坤也認識,不用林克給他們介紹。

在一定程度上說,宋憲和與樊仲坤是同行,他們之間的話題也更多一些。

他們說著說著就是談到了在美國的中餐發展。

宋憲和說現在中餐在美國的發展其實很不錯。

但樊仲坤卻只是部分贊同:“如果僅僅是說中餐店的數量的話,宋先生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有一點,美國中餐企業不管在美國發展得多好,卻沒有一家能在中國開辦分店。其中說明瞭很多問題。”

“不是因為競爭太激烈嗎?”林克有些好奇了。

樊仲坤苦笑著搖頭。樊雪莉代他回答說:“不是。如果說競爭的話,哪裡都有。現在美國以中餐為名的食店,可能有麥當勞的分店的兩倍。美國境內的中餐行業的競爭也很厲害。如果美國中餐真的有自己的特色的話,根本不用擔心中國境內的競爭。”

樊仲坤說:“雪莉說的沒錯,他們不敢去中國,是因為他們的中餐是美式中餐,在美國沒有也許顯得很有特色。但如果是在中國,就算是大餐廳,在特色上也未必能比得上中國境內的街邊小吃店。在美國的中餐廳,已經完全變成為了迎合美國市場,越來越像美國菜了。”

宋憲和點頭,卻說:“樊會長你說得沒錯,但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不是嗎?”

“不,我反而認為,現在有異域特色的餐廳反而更能吸引顧客。”樊仲坤搖頭說。“美國的中餐廳很多,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當年的排華法案造成的。當時美國禁止華人入境,但不包括商業投資入境。所以很多華人都以開餐廳的名義進入美國。很多人的廚藝在中國最多就是家常菜的。沒有真正的中國菜特色。但大部分中餐廳是當時華人唯一的養家餬口經濟來源,只能是不斷迎合美國人的口味。你可以看到,越晚在移民來的華人開辦的餐廳,中國菜的特色保持得越好。”

林克今天在飛機上才和宋憲和談到飲食行業上的事,也想過一些東西。他這時不由將自己考慮的東西說了出來:“樊會長你說得沒錯,現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美國人也不得不學著融入這個世界。也有更多的人願意吃真正的中國菜。我想樊氏中餐廳能不斷開分店就是一個明證。”

樊氏中餐廳一直保持著傳統的中國菜式。那和大部分的中餐廳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樊氏做的生意不僅是華人的生意,還有那些願意嘗試真正中餐的白人的生意。

樊仲坤說:“只是美國絕大部分的中餐廳如今已經是積重難返,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大的。他們經不起變化。我擔心,當越來越多真正的中餐廳開起來,那些靠經營美式中餐的小食店,又該何去何從?”

他作為舊金山華人餐飲業協會會長,確實有資格擔憂這個問題。

他說著看向宋憲和,然後又看著林克說:“你們的麵食店,其實對他們已經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為你們的麵食店,讓很多美國人知道原來真正的中餐和他們之前吃過的是有區別的。”

很多中餐廳也會提供麵食,比如面條什麼的。但是那些面條的製作方式,和福克斯食品仿手工製作的面是無法相比較的。同樣的餃子雲吞,麵皮的筋道不同都有很大的差別。

就如是中國人也不會喜歡吃那些吃到一半,就會被湯泡爛的餛飩。

但是難道說會影響其他人的生意林克就放棄自己的生意?他還想擴張呢。他笑了笑,說:“恐怕更多的美國更喜歡吃美式中餐,畢竟那更和他們日常的口味,同時又吃到了中餐。”

他這話多少有揶揄的意味。樊雪莉笑說:“也許,漢斯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其實很多美國人都覺得真正的中餐不適合他們。”

林克和宋憲和對望一眼,宋憲和問樊仲坤:“樊會長,你們中餐廳有推出過牛腩這樣的菜式嗎?白人有什麼反映?”

“當然有。不過牛腩在中國是難得的美味,美國人卻認為肉太老了。他們更喜歡吃鮮嫩多汁的牛肉。牛腩那樣的東西如果好吃,他們最多就是嘗鮮。”

樊雪莉對白人的飲食有過研究,她補充說:“我覺得那是美國人的飲食觀念所決定的。他們的營養學家都會建議吃更富含蛋白質的紅肉,而且要用恰當的烹飪方式保護其中的營養。所以他們通常對肉通常都是煎的,或者是大塊煮熟,那樣更有利於儲存營養。而像牛腩那樣需要長時間燉煮的,他們會認為營養已經流失太多。”

林克點頭對她說:“也許你說的沒錯。傑西卡以前也不喜歡我做的中國菜。因為按照中國菜的做法,按照營養學來說,確實會流失很多營養成分。”

他突然笑著說:“不過現在她現在連牛骨髓也能吃上三條,如果不是擔心身材說不定會吃得更多。”

“應當是仁者見仁吧。”樊仲坤聽他這話,失笑說。“其實我在美國這多多年,同樣也吃不慣白人做法的菜。那確實更有營養,但給我的感覺是不衛生。青菜做成沙拉,肯定會細菌。雖然知道牛扒之類的,不會有問題,但又總擔心牛肉肌肉不能保證足夠長時間的高溫無法將其中的細菌全部殺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