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做到這個,就能讓他們節省在食品方面的開支,滿足他們維持中産階層生活的食品消費方案。
而商業,實際上就是為客戶提供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
林克認為客戶可以是指單個顧客,也可以是某個消費群體。他選擇的是後者。中産階層是美國的整體消費能力最強的客戶群體。至少在食品市場是如此。
肯普納似乎也是那麼看的,林克對銷售網路的定位,他沒有提出什麼疑議,說:“如果是那樣,我們的投資不會大到無法接受。那對我說服他們更有利。”
雖然肯普納沒有意見,但林克依然笑著加碼說:“在推廣方面,我有一個建議。”
“是什麼有趣的建議?”
“我記得綠色食品農場會組成合作社。無公害農場為什麼不也那麼做?我們可以給他們貸款讓他們建立自己的小型加工廠,我們在一些地區建立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
“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主意。”肯普納雖然這麼說,但眉頭卻皺著。他斟酌著說。“可是林克,你想過沒有,工廠小,通常也意味著生産效率低。”
“肯普納。農場的生産你應當熟悉,真正的農業生産,並不需要多少人力和時間。加工廠卻能讓他們獲得大部分的生産附加值。而且我們可以投資研究提高小型工廠生産效率的技術,不是嗎?”
“林克,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好。只是想要提高生産效率就意味著投資巨大。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工廠才會有高效率。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利潤來投資,不斷提高自動化。而小企業只會在生産效率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被淘汰。”
工廠確實是越大生産效率越高。但小工廠未必就沒有競爭力。特別是在勞動力有富餘農場。在機械化生産的前提下,很多農場實際上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有大量時間空閑。比如家庭主婦。她們可以進入工廠。而那樣的小工廠,不可能全年開工。那對他們應當還是有吸引力的。
但肯普納說的,也不無道理。以美國農場主的“懶惰”,未必願意接受那樣的方案。
不過林克還有另外的一個方案,他說:“那如果我們和那些合作社合資呢?比如,和他們共同成立一家工廠。他們前期不用掏錢,但是擁有股份,但是想獲得這些股份,就必須要將所有的農産品銷售給加工廠,雙方按照股份比例分紅。在他們沒有支付完他們本身的投資金額之前,工廠扣除他們一定比例作為投資。”
“就和你先前提出的羊駝養殖推廣計劃一樣?你有沒有考慮到,前期投資的人會很虧?”
“哈哈,如果合作方案合適,也不一定會虧。”
林克當然知道那樣的投資相當於是給農場主無息貸款,而且可能長達十幾二十年。但是,他想成為食品加工巨頭,就需要充足的原料來源。而現在美國農産品加工的原料也已經被現有的幾個巨頭壟斷。他想要快速搶奪原料來源,最快的辦法就是打價格戰。
如果與農場主合資做加工,他可以在短時間內搶佔到大量的原料來源,而不需要打價格戰。
而如果打價格戰,他勝算太小。就算僥幸勝出,成本也會很大。或許比他想要做的“無息貸款”要高得多。
“還有那些巨頭的狙擊?”
“除非他們願意將原料價格提高很多,要不然你以為農場主會願意放棄成為一家加工廠股東的機會嗎?”
“那加工廠的股份如何處置?是給農場主還是給農場?”
“當然是給農場。農場轉手,股份當然要轉到農場的新主人手中。或者改變經營模式,也要重新評估這個農場是否應當繼續持有現有的股票。”
“或許,你可以在這個方面做出一番大事業。”
肯普納說這話,暗示他是不打算參與這個計劃,也不同意將銀行參與到這個計劃。他覺得這個計劃投資太大,而且投資回收週期長。他和他持有股份的銀行都無法接受。
林克也聽明白他的意思,也不強求。
他笑著說:“不過希望你在推廣時,可以將我這個設想和那些農場主溝通。也許他們會更感興趣。”
在加工這一塊,他沒打算完全捏在自己手中。他相信,只要開始有利可圖,那些基金會考慮投資這樣的專案的。但那些資本不會。因為那樣的投資收益會比較穩定,這是基金需要的,而不是資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