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阿彌陀已投人凡人之胎,依釋迦族風俗,王後摩耶夫人在侍衛護送下返孃家待産,一路上有護駕親兵以及各個服侍人員左右。
這天是四月初八,天出明日,碧藍如洗,間綴祥雲,清風如影,群鳥盤旋,正是一片吉祥景象。
懷孕的王後和一隊人員正行至一處蒼翠清淨之林時,忽見那林中百花爭相盛開,異香襲襲,王後遂令眾人停腳歇息,眾人圍護,衛士四周看守。
就在此時,迦毗羅衛國迎來了一位新生的小王子。
一時間,大地呈顯吉祥之兆,帝釋、梵天化身示現,守護四周。
天女散花,天樂莊嚴,剛出生的小王子被美妙甘露沐浴渾身。
這小王子不是別人,正是未來的釋迦摩尼佛祖,也就是轉世的阿彌陀。
初生的王子被好好守護,送至國王處,國王大喜,舉國皆慶,取名為:“喬達摩悉達多。”
迦毗羅衛國迎來了王位的繼承人,舉國大慶。
菩提眼見到阿彌陀投向人間,已然轉世,遂化做一顆高大的綠樹,立於釋迦王子之家不遠的地方“伽耶城外的尼連禪河對岸”
迦毗羅衛國舉國旨慶,不覺間王宮門前不遠的河岸邊多了一顆大樹,高約百丈,枝繁葉茂,冬夏長青,樹下有一個蓮花座,座上刻有“菩提”二字,人們就稱之為菩提樹!此樹下可遮日擋風避雨,奇的卻是普通人無法近前坐上那蓮臺。
話說阿彌陀投身成為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西達多,在精心呵護下,逐步成長。
十六歲前,王子過著奢華而舒適的生活,兼習兵法武藝,善騎射擊劍。
適逢迦毗羅衛國國內正混亂不堪,國家四處群雄眾起,強敵外侵,內外患頻繁。
王子年青好戰,隨國王統領部落軍士四處徵殺,作戰無數,戰爭中,王子驍勇善戰,立下無數戰功。
至十九歲上時,國家逐漸平定,王子連年徵戰,東徵西討,安定了四方,還奪取了大片其他部落的領地,威望巨大。
但是,隨著領地的不斷擴張,戰果的不斷增長,王子喬達摩悉達多見了無盡的非命之死,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漸漸厭倦了眼前的殊死爭鬥。
開始的一念廝殺的信念,如今卻變成無盡的迷惘,他開始考慮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因為什麼,是為了什麼?
是為生存?生存可以有多個方式,為何以消滅他人的生命為最終追求的結果?
是為部落?自己的部落和別人的部落有何不同,難道去屠殺別的部落僅僅是因為自己生在釋迦族?
是為榮譽?來自內心的這些被稱作榮譽的東西是最脆弱和隨時消逝的虛無。
是為慾望?如果人為滿足自身的慾望必須以犧牲他人為代價,那麼這和魔鬼又有什麼區別?
喬達摩悉達多看著用生命的血腥換來的安定的國家,看到了人間各種因戰亂貧病而生不同的痛苦。而且無論是誰,無論貧富,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最終命運,不禁感慨萬分。
這喬達摩西達多此時堅信,世界上應該存在一種永恆的東西,不會因貧困和富裕而動搖,也不會因為任何瞬間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這,應該是一種信念。
這種信念到底是什麼,喬達摩悉達多心中只是有個隱約的影子,卻沒有明確的答案。
又過十年,於是他決定解甲出遊,遊走四方,去尋找那心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