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鬥戰勝佛傳說孫悟空> 第三百三十九章 《鐵扇公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九章 《鐵扇公主》 (2 / 2)

這一場好殺:裙釵本是修成怪,為子懷仇恨潑猴。行者雖然生狠怒,因師路阻讓娥流。

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驍雄耐性柔。羅剎無知輪劍砍,猴王有意說親由。

女流怎與男兒鬥,到底男剛壓女流。這個金箍鐵棒多兇猛,那個霜刃青鋒甚緊稠。

劈面打,照頭丟,恨苦相持不罷休。左擋右遮施武藝,前迎後架騁奇謀。

卻才鬥到沉酣處,不覺西方墜日頭。羅剎忙將真扇了,一扇揮動鬼神愁!

那羅剎女與行者相持到晚,見行者棒重,卻又解數周密,料鬥他不過,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陰風,把行者扇得無影無形,莫想收留得住。

這羅剎得勝回歸。那大聖飄飄蕩蕩,左沉不能落地,右墜不得存身,就如旋風翻敗葉,流水淌殘花,滾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雙手抱住一塊峰石。

定性良久,仔細觀看,卻才認得是小須彌山。大聖長嘆一聲道:“好利害婦人!怎麼就把老孫送到這裡來了?我當年曾記得在此處告求靈吉菩薩降黃風怪救我師父。那黃風嶺至此直南上有三千餘裡,今在西路轉來,乃東南方隅,不知有幾萬裡。等我下去問靈吉菩薩一個訊息,好回舊路。”正躊躇間,又聽得鐘聲響亮,急下山坡,徑至禪院。

那門前道人認得行者的形容,即入裡面報道:“前年來請菩薩去降黃風怪的那個毛臉大聖又來了。”菩薩知是悟空,連忙下寶座相迎,入內施禮道:“恭喜!取經來耶?”悟空答道:“正好未到!早哩早哩!”靈吉道:“既未曾得到雷音,何以回顧荒山?”行者道:“自上年蒙盛情降了黃風怪,一路上不知歷過多少苦楚。今到火焰山,不能前進,詢問土人,說有個鐵扇仙芭蕉扇,扇得火滅,老孫特去尋訪,原來那仙是牛魔王的妻,紅孩兒的母。他說我把他兒子做了觀音菩薩的童子,不得常見,跟我為仇,不肯借扇,與我爭鬥。他見我的棒重難撐,遂將扇子把我一扇,扇得我悠悠蕩蕩,直至於此,方才落住。故此輕造禪院,問個歸路,此處到火焰山,不知有多少裡數?”靈吉笑道:“那婦人喚名羅剎女,又叫做鐵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侖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産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故能滅火氣。假若扇著人,要飄八萬四千裡,方息陰風。我這山到火焰山,只有五萬餘裡,此還是大聖有留雲之能,故止住了。若是凡人,正好不得住也。”行者道:“利害利害!我師父卻怎生得度那方?”靈吉道:“大聖放心,此一來,也是唐僧的緣法,合教大聖成功。”行者道:“怎見成功?”靈吉道:“我當年受如來教旨,賜我一粒定風丹,一柄飛龍杖。飛龍杖已降了風魔,這定風丹尚未曾見用,如今送了大聖,管教那廝扇你不動,你卻要了扇子,扇息火,卻不就立此功也?”行者低頭作禮,感謝不盡。

那菩薩即於衣袖中取出一個錦袋兒,將那一粒定風丹與行者安在衣領裡邊,將針線緊緊縫了,送行者出門道:“不及留款,往西北上去,就是羅剎的山場也。”行者辭了靈吉,駕筋鬥雲,徑返翠雲山,頃刻而至,使鐵棒打著洞門叫道:“開門!開門!老孫來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門裡女童即忙來報:“奶奶,借扇子的又來了!”羅剎聞言,心中悚懼道:“這潑猴真有本事!我的寶貝扇著人,要去八萬四千裡方能停止,他怎麼才吹去就回來也?這番等我一連扇他兩三扇,教他找不著歸路!”急縱身,結束整齊,雙手提劍,走出門來道:“孫行者!你不怕我,又來尋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過山,就送還你。我是個志誠有餘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還的小人。”羅剎又罵道:“潑猢猻!好沒道理,沒分曉!奪子之仇,尚未報得:借扇之意,豈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孃一劍!”大聖公然不懼,使鐵棒劈手相迎。

他兩個往往來來,戰經五七回合,羅剎女手軟難輪,孫行者身強善敵。

他見事勢不諧,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動。行者收了鐵棒,笑吟吟的道:“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麼搧來,老孫若動一動,就不算漢子!”那羅剎又搧兩搧。

果然不動。羅剎慌了,急收寶貝,轉回走入洞裡,將門緊緊關上。行者見他閉了門,卻就弄個手段,拆開衣領,把定風丹噙在口中,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蟭蟟蟲兒,從他門隙處鑽進。

只見羅剎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來!”近侍女童,即將香茶一壺,沙沙的滿斟一碗,沖起茶沫漕漕。

行者見了歡喜,嚶的一翅,飛在茶沫之下。那羅剎渴極,接過茶,兩三氣都喝了。

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內,現原身厲聲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羅剎大驚失色,叫:“小的們,關了前門否?”俱說:“關了。”他又說:“既關了門,孫行者如何在家裡叫喚?”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羅剎道:“孫行者,你在那裡弄術哩?”行者道:“老孫一生不會弄術,都是些真手段,實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內耍子,已見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饑渴了,我先送你個坐碗兒解渴!”卻就把腳往下一登。

那羅剎小腹之中,疼痛難禁,坐於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辭,我再送你個點心充饑!”又把頭往上一頂。

那羅剎心痛難禁,只在地上打滾,疼得他面黃唇白,只叫

“孫叔叔饒命!”行者卻才收了手腳道:“你才認得叔叔麼?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饒你性命,快將扇子拿來我使使。”羅剎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來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來。”羅剎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執在旁邊。

行者探到喉嚨之上見了道:“嫂嫂,我既饒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個窟窿出來,還自口出。你把口張三張兒。”那羅剎果張開口。

行者還作個蟭蟟蟲,先飛出來,丁在芭蕉扇上。那羅剎不知,連張三次,叫:“叔叔出來罷。”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間不是?謝借了!謝借了!”拽開步,往前便走,小的們連忙開了門,放他出洞。

這大聖撥轉雲頭,徑回東路,霎時按落雲頭,立在紅磚壁下。八戒見了歡喜道:“師父,師兄來了!來了!”三藏即與本莊老者同沙僧出門接著,同至舍內。

把芭蕉扇靠在旁邊道:“老官兒,可是這個扇子?”老者道:“正是!正是!”唐僧喜道:“賢徒有莫大之功,求此寶貝,甚勞苦了。”行者道:“勞苦倒也不說。那鐵扇仙,你道是誰?那廝原來是牛魔王的妻,紅孩兒的母,名喚羅剎女,又喚鐵扇公主。我尋到洞外借扇,他就與我講起仇隙,把我砍了幾劍。是我使棒嚇他,他就把扇子扇了我一下,飄飄蕩蕩,直刮到小須彌山。幸見靈吉菩薩,送了我一粒定風丹,指與歸路,複至翠雲山。又見羅剎女,羅剎女又使扇子,搧我不動,他就回洞。是老孫變作一個蟭蟟蟲,飛入洞去。那廝正討茶吃,是我又鑽在茶沫之下,到他肚裡,做起手腳。他疼痛難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饒命,情願將扇借與我,我卻饒了他,拿將扇來,待過了火焰山,仍送還他。”三藏聞言,感謝不盡,師徒們俱拜辭老者。

一路西來,約行有四十裡遠近,漸漸酷熱蒸人。沙僧只叫:“腳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燙得痛!”馬比尋常又快,只因地熱難停,十分難進。

行者道:“師父且請下馬,兄弟們莫走,等我搧息了火,待風雨之後,地土冷些,再過山去。”行者果舉扇,徑至火邊,盡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騰起,再一扇,更著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漸漸燒著身體。

行者急回,已將兩股毫毛燒淨,徑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來了,火來了!”那師父爬上馬,與八戒沙僧,複東來有二十餘裡,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丟下扇子道:“不停當!不停當!被那廝哄了!”三藏聽說,愁促眉尖,悶添心上,止不住兩淚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麼說?”行者道:“我將扇子搧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氣愈盛;第三扇,火頭飛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燒盡矣!”八戒笑道:“你常說雷打不傷,火燒不損,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這呆子,全不知事!那時節用心防備,故此不傷;今日只為搧息火光,不曾撚避火訣,又未使護身法,所以把兩股毫毛燒了。”沙僧道:“似這般火盛,無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揀無火處走便罷。”三藏道:“那方無火?”八戒道:“東方南方北方俱無火。”又問:“那方有經?”八戒道:“西方有經。”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經處去哩!”沙僧道:“有經處有火,無火處無經,誠是進退兩難!”師徒們正自胡談亂講,只聽得有人叫道:“大聖不須煩惱,且來吃些齋飯再議。”四眾回看時,見一老人,身披飄風氅,頭頂偃月冠,手持龍頭杖,只踏鐵靿靴,後帶著一個雕嘴魚腮鬼,鬼頭上頂著一個銅盆,盆內有些蒸餅糕糜,黃糧米飯,在於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聖保護聖僧,不能前進,特獻一齋。”行者道:“吃齋小可,這火光幾時滅得,讓我師父過去?”土地道:“要滅火光,須求羅剎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這不是?那火光越扇越著,何也?”土地看了,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行者道:“如何方得真的?”那土地又控背躬身微微笑道:“若還要借真蕉扇,須是尋求大力王。”畢竟不知大力王有甚緣故,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