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家學派,便是三個墨武兵器的傳承,蘇黎得到的那把墨武劍,便是相裡氏的傳承,而李一飛得到的,則是鄧陵氏的傳承墨武刀,墨子的這些思想被後人繼承,不過他的兼愛非攻,並不得統治者的喜歡,後世發展,更是獨尊儒術,儒家學說得到不斷的擴大和深化,遍佈天下,而墨子的後人經過不斷的追殺和叛亂,到最後只能轉為隱秘。
墨家是一個有嚴密組織紀律的團體,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墨家的最高領袖稱為“矩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服從鉅子的指揮必須服從“鉅子”的指導,甚至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後來的“矩子”有孟勝、田襄子、腹等。由“矩子”執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人,本應依法處死。但秦惠王認為腹年老,只有一個兒子,就命令不殺。腹卻說,墨者之法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刑。”這是禁止殺人傷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義”,還是堅持把自己的兒子殺了。這個故事生動的反映了墨家紀律的嚴明。
當然,後來到了漢代,據說墨家便消亡了,不過其實並沒有真的消亡,只是轉入了隱世,也可以說是地下組織,尤其兼愛非攻這一觀點,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這在當時的觀點就是反對各個國家的君主爭權,不打他打誰?
這和李一飛沒關系,這些知識也不是墨武劍提出來的,完全就是當初書本裡看到的,一個兼愛非攻就會被掌權者所不喜。
再說這一代的矩子,來到島上之後,瞭解情況,立刻大怒,其人竟然用無數人的性命,乃至眾生的性命來完成自己長生的邪念,這是墨家所不容的,所以那一代名為墨燃的矩子便直接闖到大殿之中,經過一番尋找,終於找到了躲在大殿之中的那個人的身體。
沒錯,當時那個人已經陷入了沉睡之中,這種沉睡可以讓他的壽命無限的增長,待到有一天被喚醒,他將掌握無可匹敵的力量,而屆時……整座島嶼上的生靈都將會死去,那些附著在那些生靈的邪念和力量都將回歸到這具身體之上。
墨燃知道這些後,將那具身體提前喚醒,手持墨武刀與其戰了一天一夜,打遍島上許多地方,最終在那具身體力量耗盡,想要躲回大殿之中茍延殘喘之時,墨燃追到這裡,將其斬死。
不過當時墨燃也是受傷極重,他匆匆刻下五個字,便也死掉了。
這一戰可謂是兩敗俱傷,但是能將邪魔殺死,墨燃覺得自己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同時,李一飛和許姍姍也都知道了這座島的主人,那個幻想著要長生的人是誰了。
他就是李煜,那個鼎鼎大名的南唐後主李煜,那個亡國之君,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北宋建隆二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於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的詩詞流傳很多,甚至比很多文人的詩詞還要有名,難怪陣法之中,會有那麼多詩詞在其中。
兩人不知道的是,設計陣法的時候,李煜還是一個相對正常的人,所以裡面頗多惡趣味,其中蘊含琴棋詩畫,可謂文藝。
而被宋太祖抓到汴京的那個人,雖然也是李煜,卻並不是李煜,這話不算矛盾,當時那個李煜只是他那種特殊方法制造出來的一個人,長相樣貌和他九分像,加上記憶的轉移,所以冒充的十足,後來死於汴京,而真正的李煜則是逃出大海,帶著無數的追隨者,帶著無數的財寶,找到了這處大海。
他之所以用這種邪惡的方式延緩自己的生命,便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複活,到時候便可以擁有無可匹敵的力量,然後去殺掉宋朝的國君,坐擁天下。
當然,當時他並未想到自己會睡那麼長時間,也沒想過中途會有人登島,更沒想過登島之人這麼厲害,手持一柄威力強大的刀,將他斬殺。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一句詩透露著多少無奈,但墨燃不這麼認為,既然你以普通人的性命來做惡事,那麼我便能殺你。
這個訊息如果傳出去,那絕對是震驚世界的一個訊息,堂堂一代亡國之君竟然沒死,還創造出了這裡,甚至妄圖複活來奪回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