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在天津衛當埋屍匠的那幾年 小說> 第三十四章 道士下山(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四章 道士下山(下) (2 / 3)

老崔趕緊下床,來到屋外,才發先自己房間裡著火了。他與家丁一起撲火,總算是撲滅了火。

火撲滅了,老崔卻懊惱地大喊:“壞了壞了,我對葫蘆忘在裡面了!”

眾人趕緊幫著老崔尋找葫蘆,過了一會,還真讓大家給找到了。這葫蘆也是非凡,被大火燒了,不僅沒有絲毫損壞,葫蘆上的火紅色漆反而更加鮮豔。

老崔趕緊拿起葫蘆,這場大火,更加證實了葫蘆的非凡。此時的老崔還沒整明白葫蘆的作用,直到幾年後,老崔見到洋槍洋炮,才明白,自己的葫蘆其實也是一件火器。

這葫蘆內部分為三層,最下面一層放的是生火石,石頭之間透過摩擦起火。中間一層放的是石油,上面一層是個通風口。最下層的火苗來到中層,點燃石油,火焰順著通風口噴射而出,以此造就了“葫蘆噴火”的現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崔怕人惦記自己的葫蘆,在每次使用葫蘆前,都要念咒,以此混淆視聽,讓別人以為葫蘆是因為咒語才發出火焰的。

老崔收好葫蘆,見天色已亮,便要離去。古老頭這次見老崔心意已絕,也沒再阻攔,反而送給老崔一點盤纏,祝他一路順風。

老崔謝過古老頭,離開古府,下了山。老崔判斷沒有人來追自己,於是來到了山腳的村莊。自己現在有了些銀子,老崔打算買點乾糧,買幾件衣服。

村莊一片祥和,一點也不知道昨天有大貓差點進入村中,老崔來到村口,聽到有人在“罵街”。

說起“罵街”,河南的人可能會知道什麼意思。古代人過著村落農耕的封閉生活,一個村裡就那麼幾個人,大家也都相互認識。每次家裡少了只雞,地裡少了個瓜,不用說,一定是村裡的人偷的。

按說丟了東西應該報官,但那時候又沒有駐村派出所,要報官,那得去縣城。這一來一往,就不知要花費多少時日,那官爺也是架子大,一隻雞一個瓜還需要我出手?滾!

因此,除非發生命案,村裡人一般是見不到官差的。那自己東西被偷了,報官有沒用,怎麼辦呢?

那就“罵街”。

古代村落就那麼幾戶,失主從村頭罵到村尾,說的有多難聽就多難聽。罵人的主語一般是“偷俺家雞嘞那個龜孫”,後面接個“你”,再往後,就是“俺嫩爹”之類的句子。各憑想象,反正就是越難聽越好,最好能把人氣還嘴。

沒做壞事的人,聽到叫罵,不以為意。做壞事的人,心中有鬼,自然知道失主罵的是誰。有時被罵到破防,推開家門來到大街上還嘴,這下子,反而暴露了自己是個賊。

罵街這個活,也可以代罵。人家小娘子說話小聲,自持文雅,不去做粗人的活,便請來嗓門好使的中年婦女,從村頭罵到村尾,一戶也不放過。

所以說,罵街是一門把說髒話用到抓賊上的技術,也是一門把無用糟粕變成有用工具的手段。

老崔見到的罵街的,是位中年婦女,她此時站在村頭,大罵:“哪個有人生沒人養的東西,是不是俺家的貓把你的蛋抓下來了?殺俺家的貓,不怕生小孩不長皮燕子嗎?”

中國人雖然不如印度人那樣敬畏貓,但也沒有殺貓的習慣。因為貓是益獸,即使是隔壁家養的貓,也不耽誤它到自己家抓老鼠。

婦女腳下有血跡和一個黑貓屍體,老崔好奇地看了一眼,趕緊在心中默唸“無量天尊”。這貓確實慘,胸口破了個打洞,腦袋還被砍掉。這可憐的貓是招惹了誰啊,竟然落的如此下場!

老崔嘆了口氣,隨後進入了村莊,他之前在古府打扮了一番,讓自己像個正常的道士。小村莊向來沒有外人,今天卻來了個道士,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街上,不少村民對老崔指指點點。

“看啊,多俊俏的小夥”

“真的帥呢,像白豆腐一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