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糧食嘍, 分糧食嘍!”隨著一夥半大孩子在村子裡嚷嚷開,各家各戶都拿上籮筐,簸箕,巴蔞等物往公社跑。
傅老太把一家子這半年來掙的工分票找出來揣上,招呼一大家子人:“動作麻利點,早去早領糧。”
早在兩個月前供應糧就斷了,家裡的糧食緊摳著吃才勉強能接上秋收的糧食, 當然,傅家的糧食如果不接濟大女兒傅春月, 也還是有些剩餘的。
想到大女兒, 傅老太眉頭擰緊,領完糧食回來得去她家看看, 大毛的病情雖然轉好了,唐家的家底卻快掏空了,再咋說也得幫女兒度過這個難關去, 哪怕她少吃兩頓飯。
“噯!”一大家子老老小小一邊應著,一邊拿上各式家夥齊刷刷的出了門,傅小雨被傅有糧挑在籮筐裡, 另一邊放著塊重量相等的石頭, 懸在扁擔上晃晃當當的, 像蕩鞦韆一樣。
這是農村出門幹活帶娃的標配, 天太熱不好把孩子抱在身上,就把他們放在背蔞或者籮筐裡,進進出出的不會熱著, 孩子們也覺得新鮮好玩。
到達公社的時候,裡面已經站了不少人,個個滿臉是笑,眼神全是期待和喜悅,去年開始他們大隊就沒分過糧食了,靠著那三、兩月都盼不來的供應糧過日子,實在太憋屈了,今年五月份後天氣正常了,辛苦了大半年終於可以分到糧食,家家戶戶都很激動,懷裡揣著的工分票看得比命還重要。
傅小雨看到這場面,想到上一世聽到的那句話:”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果然名不虛傳。
因公社分配各種糧食、財物都要用工分這個大分母去分,所以社員把工分看成是命根子。
不過這個時候分糧食除了工分還要按人頭的,黃土山生産隊是四六分,就是人頭四,工分六,一個人一個月分得的口糧如果是三十斤,人頭可分得十二斤糧食,剩下的十六斤就得拿工分來抵,所以家家戶戶能上工的都得上工,不上工就沒糧食分。
“咣!”隊長劉三河拿出一口破了洞的銅鑼用力一敲,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大聲朝著人滿為患的門口喊:“大家排好隊,準備發糧食嘍!”
傅小雨掃了人群一眼,發現不知不覺中所有人都已經到齊了,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挽起袖子還有種要搶糧食的架式。
“好嘞!”大家齊聲應著,開始按先後順序排隊,傅家來得早排在較前頭。
所分的糧食一般是大家的口糧,口糧有精粗糧之分,精糧就是大米,粗糧是紅薯,還有一些玉米之類的輔糧,年成好的時候會有這些好糧食,年成不好的話,但妨能填飽肚子的都算好糧。
今年下半年雖然雨水足,但育的秧子還是幹著水了,收成沒有往年多,會計把糧食總收成除以所有人的工分總和,得的糧食每人每月才二十斤,四六分的話,算成人頭數的八斤分大米,拿工分抵十二斤紅薯。
聽到這樣的糧食數,原本興奮的人群都沉默下來,往年再不濟每人每月也有三十斤糧,今年卻只有二十斤了,攤算開來,一個人一天才六兩糧,一日三餐,每餐才二兩,還並不全是大米,裡面還有一大半是紅薯。
而那點大米就更糟心了,是沒脫殼的稻穀,和皮一塊稱的,除了殼還有多少斤米呀?
傅小雨聽得一愣一愣,這辛辛苦苦大半年,從早幹到晚的,一個人一個月就得八斤米,八斤呀,才八斤,能幹啥吃?上輩子,她一個人一個月要吃三十斤米,當然,她能吃也是事實。
想到以後每個月才幾斤米,傅小雨的心開始慌了。
領好糧食,傅家用兩擔籮筐挑著家裡十一口人的五百二十八斤稻穀,用三擔籮筐擔著一家子的七百九十二斤紅薯,她還在吃奶,沒糧領。
傅有田三兄妹,李秀芝和傅老頭挑著五擔籮筐離去,又讓餅饃米飯四兄弟一人背了一巴簍用剩下的工分兌的苞谷、馬鈴薯跟著他們先回去,傅老太抱著傅小雨等著分完口糧後再領些油票、肉票、煤油票、白糖票之類的票據。
傅家人口多,幾乎都能幹活了,掙的工分比一般人家都要多,所以分了糧食後還剩老不少,傅老太全兌了,反正明年又有新的工分。
把挑回來的糧食鋪曬在院子,雖然隊裡曬得很幹了,不過要久存就還是得再曬曬,等曬透了再往倉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