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冊武學典籍。
他捏起來時,只以為是一張紙片,然而手指上的觸感卻讓他清晰的感覺到有分層。
看似薄薄一張,實則捻開竟有十餘頁。
頁面上的字跡如同螞蟻般細小,而且不只有這樣的小字,還有一些詳解的圖錄。
這並非是真元修行的功法典籍,而是有關刀劍武技的典籍。
而且這並非是一般的刀經或是劍經,而是一門刀劍合擊,左刀右劍的典籍。
元燕其實心中的震動比林意還要強烈。
當看到這紫金紙片時,她就已經猜到了這是什麼樣的一冊武經。
因為這冊武經來自北魏。
更為精準而言,來自北魏之前的前朝。
北魏的洛陽和南朝的建康一樣,自古以來便是名士匯聚的大城,車水馬龍,商販雲集,除了那些名士之外,五教九流,什麼人都有。
然而北魏定都洛陽,卻是有著極大的阻力,許多北魏的權貴和門閥都用各種方式表達了反對意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洛陽的位置距離南方王朝太近。
在現今的北魏皇太后和皇帝看來,近是好事,南方王朝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因為靠得近,很多匠師的經驗,將會隨著貿易往來而自然的流入北魏。
取長補短,一個王朝才會興盛。
然而在前朝皇帝和現今北魏的一些權貴看來,近則有巨大隱患,就如之前北魏層出不窮的南方密探、細作一樣,洛陽有太多南方搬遷過來的人,有些甚至在前朝就從南方搬遷過來定居,祖上都不可考。
這些人對於南方的生活方式都很嚮往,而且心中對南方王朝十分親近。
這樣的親近,若是在平時的政事和戰爭上,體現為態度,那便十分危險。
因為隔得近,所以甚至洛陽有許多學士、修行者,都有過在南方求學和修行的經驗。
留下這冊武經的,便是其中之一。
南劍北刀。
南方王朝自古以來,多以農耕、魚牧為主,魚米的富庶使許多人的生活安定,不需要在野外風餐露宿的遊牧和打獵之後,武器很多時候成為配飾,追求美觀,劍便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