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人民教師被譽為什麼> 作品相關 (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作品相關 (1) (4 / 10)

“我帶你出去。”小女孩緊張的抿了抿唇,小臉紅撲撲的,“但是這塊糖我可以帶回去嗎?”

看著小女孩窘迫的樣子,季嬋以為她是捨不得吃,想把手裡面的橘子糖全給她,沒想到小姑娘搖搖頭,不肯再要,“我爹說了,做人不能貪心。”

季嬋彎起嘴角,將糖都塞到小孩手裡,“因為你的不貪心,那麼姐姐就再獎勵你幾顆糖。”

小姑娘一臉迷糊,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不貪心反而多得這個叫糖的東西,又被季嬋柔聲忽悠了幾句,倒是把這件事給忘在了腦後。

從小女孩口中季嬋得知這裡叫楊家村,她下來的那座林子在楊家村的後山山腰裡,平日裡除了砍柴的樵夫和獵戶,一般人是不會上去的。小姑娘叫楊蘭,每次白天都要去後山摟草喂家裡的耕牛,卻也只敢在山腳下,再往上家裡人就不讓她去了。村裡頭有幾十戶人家,呈帶狀分佈,楊蘭家不偏不倚,就在村中央,沿著塵土飛揚的大道直走,再轉過一條小路,盡頭就是。

周圍都是夯土壘起來的房子,春耕剛過,村裡的閑人挺多,季嬋眼尖的看到小河旁有大姑娘小媳婦邊洗衣服邊說說笑笑,衫袖子挽起,露出纖細的手臂,發簪上的墜子隨著動作微微晃動。

她是真的穿越了。

季嬋如是想到。

小姑娘停下了腳步,擔憂的看著她,季嬋笑了笑,表示自己沒事。

楊蘭家也是夯土房子,前面還有個茅草棚子,耕牛就圈在棚子裡,門檻上坐了個老大爺,遠遠見到楊蘭就喊了聲“乖孫孫,回來了喲?”跛著腳站起來,上去要接過小姑娘後背上的背簍,卻漏了個空。

“娃娃,背簍呢?”

老人家嘀咕了句,抬眼就望見站在自己孫女後面的大姑娘,奇裝異服的樣子有些怪異,“這位是?”

季嬋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答道:

“老人家你好,我是過路人,來討個水喝。”

老爺子摸摸自己下巴上的一小撮白鬍子,也不再提背簍的事情,拉過自家的孫女邀請著季嬋進屋子裡坐,她應了一聲,進門前把背簍放在窗下,拿出裡面的芋頭等物放在一旁,這才進了屋。原來回來的這段時間,季老師看楊蘭個子瘦瘦小小的,又揹著一個大籮筐,怕她摔倒硬是搶過自己背上,楊老爺子瞧了擱置在窗下的背簍一眼,對季嬋的態度更和藹了。

屋內的擺設簡單,黃土地面上一張草蓆一幾小案,季嬋判斷現在應該是唐初之前,這個時候椅子還沒有出現,而由胡人傳入的小馬紮凳並沒有大規模流行,主要還是席地而坐。李嬋脫了高跟鞋,學著老人家盤腿打坐在草蓆上,按道理在長輩面前是要正襟危坐,好在窮苦人家並不講究這些,否則這種腿部肌肉壓迫血管的方式可是要讓她吃一頓苦頭。楊蘭掏出糖學著季嬋撥開糖紙要往老爺子嘴裡塞,老人家避開了只是摸著小孩的頭讓她自己吃,他知道糖是個稀罕物,想來是眼前這個大姑娘給的,東西貴重,本來是不應該接的,但是,看著自家孫女開心的樣子,老人家動了動嘴唇,到底還是沒有出聲。

“娃娃,讓你阿婆燒點熱水來。”

楊老爺子拍拍楊蘭的肩,指著廚房的方向,小姑娘脆生生的應了一聲,立馬就出去了,不一會兒,楊蘭的奶奶,楊秦氏端著一碗冒著白氣兒的陶碗進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稱呼問題:爺爺=阿翁,奶奶=阿婆

自西周時期就有糖的出現,唐代的時候,人們將甘蔗榨成汁,然後加入牛乳用火熬煮製成沙糖,對於窮苦人家來說,糖還是很貴重。

季老師有甘蔗可以吃了。

☆、第 3 章

一碗熱水下肚,舒爽得季老師喉嚨眼裡都直冒白氣,她輕輕把陶碗擱置在小案上,仔細搜尋腦海中關於與古人交談的特殊技巧,嘗試著開口問道:

“不瞞老丈,奴家初來此地,不知是何朝代,又是什麼年份?”

剛出去了趟的楊秦氏放下給老爺子舀的小半碗酒,往系在腰間上的巾布擦了擦手,攏了藏青色的高腰裙也盤腿坐下,介面道:“現在是大唐貞觀七年,不知小娘子是哪裡人氏?怎麼連這個都不曉得?”

大唐!還是最為繁榮的貞觀之治時期!季嬋心裡驚喜,暗自感嘆自己的好運氣。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它的疆域東至東海,西至後世的切糕省,南至香蕉幹國,北抵蒙古大漠。它的人文風貌、利民制度、農業技術種種都吸引著周邊小國來訪學習。對於季老師來說,唐朝比之其他朝代對於女子的寬容,才是她現在最為重視。

你見過宋朝大姑娘穿男裝騎大馬在林子裡撒歡的嗎?你見過露出半抹酥胸的明朝小媳婦嗎?至於清朝和元朝,他們對漢人都苛刻,何況女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