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人民教師指的是哪些人> 作品相關 (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作品相關 (1) (5 / 10)

季老師強壓住快要翹起來的嘴角,露出一臉悲傷的模樣,雖然演技糟糕,但是糊弄糊弄老眼昏花的老人家還是可以的。絞盡腦汁編造了個理由,內容大概如下:戰亂時期移居在海外的漢人,心懷故土隨著商船而來,在途中遇到賊寇,拼命逃出,至於父母家僕,則是生死未蔔。

楊秦氏沉吟了片刻,抬眼看向正細心照應著小姑娘的季嬋,“那季小娘子今後有何打算?可有容身之處?”

這話問到季老師的難處了。能夠穿越過來就不代表能穿越回去呀,她如今又是個黑戶口,做什麼都不方便,而且,一個手無寸鐵的女人,又能走到哪裡去呢?如果楊家願意收留自己的話……

季嬋低頭斂目,神色不明。“無根浮萍,隨波逐流罷了。”

“這可不行。”楊秦氏還沒說話,旁邊的楊老爺子就先搖了搖頭。案上的酒碗飄來細微的酸敗味,淡綠色渾濁不清的液體上浮著細白的像是螞蟻的漂浮物,或許是溫過,霧氣氤氳,“一個弱女子,行走在外,怕是不安穩。”

不安穩已經是極為客氣的說法了,就季嬋這幅水靈靈嬌嬌弱弱的模樣,要麼餵了狼,要麼被人販子拐走了賣到腌臢地去,雖然唐朝有不能拐賣良家婦女的律法,但這些暗地裡的事兒如何查得清楚?何況她還是個黑戶,更是沒有地方伸冤。

“是啊。”楊秦氏也介面道:“不若先在老身家裡歇歇腳?至於戶籍一事,卻也並非沒有辦法。”

“阿婆有法子?”季嬋頓時眼睛一亮。

楊秦氏看模樣像是要和盤托出,卻又突然改口道:“容老身再想想,季小娘子姑且安心住下吧,寒窯雖破,卻也能遮風避雨。”

季嬋隱隱有些失望,卻還是感激的答應了下來,楊秦氏的突然改口並沒有引起她任何猜想,畢竟對於如今的她來說,有一個地方能夠住下來就已經很好了,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楊家村的風景不錯,村邊的不遠處就是從山下下來的溪水,過了小溪就是村裡人的地,也沒有座像樣的橋,只是用大石頭壘了一條過路的出來,來往倒是沒什麼問題。何況溪水也不深,也就到人的半腰處。

楊秦氏將楊蘭阿孃的舊衣服拿出來漿洗晾幹,老爺子還端著那半碗酒細細品味,她則是隨著楊蘭出來放牛。

楊蘭今年七歲,她的阿爹三年前病死,楊蘭的母親受不了苦早早改嫁,留下她讓阿翁阿婆照料,二老一小相依而存。

小姑娘早早的學會了獨立,家裡的耕牛和家禽都由她照料,春耕秋收的時候還要去地裡幫忙,盡管這樣,一家人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春耕剛過,田地裡還都是些幼苗,並沒有什麼看頭,倒是溪畔兩邊有些文章。溪畔兩側大部分是些蘆葦叢,高的時候有兩米多,現在是春夏交際的時候,蘆葦雖然已經長到一定的程度卻還在抽芽,溪裡面的小魚蝦,蘆葦的嫩芽,前年秋冬落下來的老葉和穗絮,都是吸引候鳥野鴨子的好物。季嬋也是農村出來的,對於這些她最清楚。

讓小姑娘在外面看著耕牛,季嬋貓著腰,鑽進了蘆葦蕩裡。她本來是跟著楊蘭來放牛並瞧瞧村裡的情況,實在是無聊才會臨時起意想到蘆葦蕩裡摸摸看有沒有野鴨蛋,有些不習慣的把剛換上的裙子裹成一團抱在身上,黑色的羽絨服特意在進來時穿在身上,季嬋抬手把帽子給扣在頭上了,畢竟蘆葦的葉子可是會劃傷人的。

蘆葦好水,是以它生長的地方看著沒什麼,卻是一踩一鞋子的淤泥,提腳起來的時候直冒水,得眼尖的看著枯死的蘆葦根部踩,這才不髒腳。

鴨蛋也不是瞎逛就有的,這裡也有些技巧,比如掉落在杆上地上的鴨毛。鴨毛很輕,即使是在這種淤泥遍佈的地方也落地不沉,這裡的蘆葦這麼密,野鴨走動的時候難免會被掛下幾縷細小的絨毛,跟著這些痕跡走,找到窩的可能性比較大。

季嬋的運氣不錯,一連找到了好幾個窩,有的窩是空的,有的有好幾枚蛋,有的卻只有一枚。她也不是全撿了就走,而是蹲下身來,拿起一枚鴨蛋,指腹在上面摩挲,新鮮的鴨蛋表面是粗糙的,棄蛋則是光滑的,因為它被母鴨孵過。經過細心篩選,這幾個窩裡只有三枚鴨蛋是新鮮的,其餘的則是放了很久的了,她把新鮮鴨蛋撿走,棄蛋全扔得遠遠的,以免下次來還要再分辨,鴨子認窩,瞅準了一個位下,不會像雞一樣得留個蛋在窩裡,不然就挪窩。

蛋不大,也就比雞蛋大了麼一丁點,畢竟不是家養的。

季嬋抬手擋住蘆葦,牢牢的護住三個寶貝疙瘩,楊蘭把牛系在岸邊的楊柳上,踮起腳不斷的往這裡張望。季嬋鑽出來,沖她晃了晃手裡的蛋,小姑娘頓時露出一個大大的笑來,臉頰兩側有兩個深陷下去的酒窩,看起來格外可愛。

當然前提是要忽略她腳下那堆個個爆頭的蟲屍的話。

來之前楊秦氏給了楊蘭一個簸箕,要她順便挖點蟲子回去喂雞,小姑娘脆生生應了。到了地兒放下簸箕,就去折了根樹枝到地裡找小指粗細的孔洞,找著了樹枝往裡面一插再一掘,翻出來一堆土還有一隻白白胖胖的蟲子。

蟲子學名叫蠐螬,按照季嬋她們那的的叫法叫雞母蟲,家裡收紅薯的時候經常能見著,一隻只又肥又大,她看了都犯惡心。楊蘭卻是半點不懼,翻出來一隻後就用棍子頭摁住腦袋,摁死了再扔到簸箕裡,汁水四溢的樣子看得季嬋胃裡一陣翻滾。

楊家村的溪就叫楊溪,水質清甜,魚蝦也不少,可惜的是季嬋不會做釣竿和魚鈎不然她倒是可以在釣魚來打發時間。

順手從旁邊的柳樹上折了幾根柔軟的枝條,她試著編起滕匡來。季嬋沒編過滕匡,倒是編過竹筐,她想自己既然編過竹筐,這兩者差不多,變通一下應該不難,就動手編制了起來。前面編得倒是好好的,可惜在收尾的時候季嬋試了好幾種方法都沒能成功,不過方方正正有邊有底的倒是還能用,而且還挺密實的,就是有一側漏了個口子,她尋思著拔把草莖堵上,正巧面前有一叢草,就在溪畔,幾步的路。

她擱下滕匡,走上去扯了幾根草,溪畔都是淤泥,比較濕軟,一拔就□□了,她這兒一動,腳邊淺淺的水猛然濺起了水花,一隻魚竄了出去,帶起一陣陣漣漪。

有魚!!季嬋咧開嘴角,以最快的速度擼光了葉子,將草莖揉成一團堵住缺口,拿著這個剛出爐的滕匡跟小姑娘換了簸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