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和易弦已經試驗過幾次,這時再蓋磚,都非常熟練,每蓋一層,在空心磚裡放入保暖的填充物,用水泥澆築在牆拐角處的磚塊空心裡,再在磚塊的孔洞裡放上竹竿。因為所有磚塊是同一尺寸,蓋牆的時候每蓋一層他們還會特意檢視兩層磚之間的孔洞是否相疊,竹竿能不能順利放進去,所以在一面牆完成後,所有預先切割好的竹竿一根一根順利地從最頂上的磚塊孔洞落進去,頂端露出一點點。
這個放竹竿的過程要是讓強迫症患者看了,會感到相當的愉悅。
竹竿放好,澆上水泥固定,用“有機混凝土磚塊”蓋好的牆體就變得堅固了。
留有門的那面牆,建造方法稍有不同。
預制的門框是使用榫卯結構做的四根四方木柱,木柱的寬度和牆磚內部的三個方洞尺寸一致。蓋完第一層磚後,先將兩根豎直的門框柱子放在準備放門的地方,放進牆磚的方形洞裡,敲實,灌上水泥,然後將門框底部的橫柱從兩根木柱頂部放下,用木槌一路敲下來,再敲上門框頂部的橫柱。
之後,這面牆從兩邊向著門砌磚,磚塊到達門框時,多餘的就可以從方洞邊緣敲掉,再在縫隙中填上水泥。因為計算好了尺寸,門框頂部的橫柱和磚面是在一條直線上的。
何田還怕這樣不結實,在門框頂部的橫柱上鑽了放竹竿的洞,這之上的磚也有竹竿固定。
因為做的是鴨舍,就沒有留窗戶,只在四面牆上都留了一個磚洞,通風透氣。
四面牆都做好,就可以放房梁了。
房梁是四根四方截面的圓木做的,架在磚塊之間預留的空槽裡,再抹上水泥固定。
雞舍不大,何田和易弦只花了一下午時間,就蓋好了四面牆,架好了房頂。
房頂所用的三角框架也是預制的,由三厘米厚六厘米寬的木材做成,依舊是榫卯結構,非常傳統的“傘”字型,在房樑上一字排開三個。房梁也全都預先鋸好的凹槽,房頂框架一放上去,兩個人站在兩面牆邊的梯子上用大木槌敲敲敲,框架就穩固了。
架房頂框架的時候是整個工程最為費力的部分。
“好想有個起重機啊!”易弦用繩索往上拉木架的時候大喊。
放第一個木架的時候,他們低估了要把木框架提升三米的難度,可榫卯一旦敲實了,就無法開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先把木框架豎起來靠在牆邊,再兩個人一起爬到房樑上用繩索拉。拉上來一截,就趕快把手中的繩子繞在房樑上打個結。
再架第二個木框時,兩人就學乖了,易弦先爬上房梁,在樑上栓根繩子,再把組成傘形結構五塊木板一個個拉上去,何田再爬上來,在房梁之間鋪塊木板,組裝好木框架,搭建好。
忙到太陽西斜,兩人又累又餓,把一塊大油布蓋在屋頂上,拴好,今天的工作暫時到此為止了。
易弦早料到今天下午會挺累的,但沒想到會這麼累。
幸好他早有準備,中午就用甜酒糟發上了面,午休之後揉成饅頭,這會兒一籠小饅頭都漲得白胖白胖了,爐灶裡添上柴,燒旺火,二十分鐘後香噴噴的饅頭就出籠了,先吃一個,填飽肚子再說。
他把蒸饅頭的一鍋熱水倒進桶裡,提到了洗澡的小窩棚,倒進浴桶,再蓋上浴桶蓋子保溫。
然後,他回到家,從地窖裡拿出醃了一夜的串串。
他們前幾天提起魚籠時收獲了不少手掌長的大河蝦,放在竹籃裡養在山澗中兩天,等它們吐完泥沙,去殼剝腸,蝦頭蝦尾留著,兩個兩個插在竹簽子上,塗上鹽糖醬料,放在大陶碗裡擱在地窖裡醃上。
何田在浴室外面的空地上支起了一個火塘,架上樹枝,串串往上面一放,刷一層油,輕輕轉轉,一會兒就香氣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