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何田和易弦拿了豬毛刷子,先給大米的窩棚掃了一遍,再給它刷了刷毛。
小鴨子小兔子也放在籠子裡提出來曬曬太陽。
最後,再給小麥大米脖子上各掛上一串花花綠綠的小粽子。
易弦看小麥戴著這串小粽子實在太可愛太好玩了,就讓何田也給他做了一串,穿上大小不同的五個小粽子,用串珠隔開,尾巴上墜一個用香蒲葉劈成細絲做的穗子,繩頭留得很長,打成花結,掛在腰帶上。
何田看易弦騷包地走了一圈,給自己也做了一個掛在腰上。
易弦看了就笑,“這下一家人整整齊齊的了。真好。”
端午這天的傳統有賽龍舟、掃五毒、吃粽子,前兩樣只能略表心意,吃粽子可是重點。
用易弦的話來說,要不是粽子這個好吃的東西,誰還記得起端午節啊。
昨天晚上纏小粽子的時候,何田就帶著易弦做好今天包粽子的準備了。
據她的瞭解,易弦是隻知道好不好吃、怎麼吃,怎麼做是完全不知道,有時連吃了什麼也不清楚。
但是他的口味倒是不難掌握。
又甜又鹹嘛!
何田昨晚臨睡前泡上了一小缸糯米,準備多多地做一些粽子。去年沒能吃上粽子,今年要補回來。
鹹鴨蛋今天早餐的時候就煮好了,還伴著紅棗大米粥一人吃了一粒,現在剝出剩餘的蛋的蛋黃,放在大碗裡備用。
豆沙是早就炒好了,細滑香甜,入口即化。
除了這些,何田還醃了些肉。前天打到的松雞、野鴨,洗剝好了還放在地窖裡呢,昨天晚上拿出來,松雞只選腿肉,鴨子切掉鴨脯,通通切成兩厘米見方的小方塊,用糖、蜂蜜、醬油、一點鹽醃了,放在蓋碗裡,擱在陰涼的地方,醃了一夜,早就入味了,雞肉的顏色變成了棕褐色,鴨脯成了棕紅色。
此外她還泡上十幾粒板栗,一小把紅豇豆和花生。
配料準備齊全,何田就開始包粽子了。
先要把粽子葉煮好,晾涼。
包粽子,常用的葉子是箬葉,蘆葦葉和竹葉。
箬葉生在林間,岩石邊小溪邊常見,但夏季的森林並非很安全的去處,所以何田沒有采集箬葉。
何田和易弦最近不是在家中耕種,就是捕魚和獵捕飛禽,熊、豹子出沒的密林深處,他們是很少去的。
森林裡現在是一年中枝葉最繁茂的季節,越到林子深處,葉子遮天蔽日,連青苔都生得比平時更多,樹枝上,樹幹上,常是一團團垂下的青苔和藤蘿,在這種環境中,嗅覺完全和野獸無法相比的人類先就站了下風,厚厚的植被讓動物們走路時悄無聲息,也不容易發現它們的腳印,它們很可能在十公裡之外就聞到了你的氣息,偷偷走到你的背後時你還沒發覺。
蘆葦葉在水塘邊常見,葉片又寬又長,如果不用蘆葦葉,還可以用香蒲葉。這兩種水生植物的葉子都有種清香,包出的粽子很好吃。
何田最喜歡的,是竹葉粽子。竹葉有種蘆葦葉和香蒲葉沒有的特殊香味,從葉片中剝出粽子,還有些粘在竹葉上的糯米,何田總是忍不住舔掉它們。太香了!
竹葉還有個蘆葦葉和香蒲葉沒有的優點,就是它更不易折斷。粽子開啟,吃完,葉片泡水,洗掉上面的米粒和黏膩,晾幹收好,還能再用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