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些也能踩出麻,但是纖維粗硬,只能做成麻繩什麼的,做衣服是不行的。你沒看,連大米都不吃它們的莖葉,只挑草籽吃。”
易弦撿起一根麻,摸了摸麻桿,想了一會兒,“我們砍一些帶回家。”既然纖維粗硬,應該也能當填充材料。
他和何田商量過,用幹草當填充物太浪費了,那可都是草料呀,都是家中動物過冬的食物。因此他們決定到山下村子買一船麥稭稈運回來,村民們收獲了小麥,麥稭稈要麼直接在地裡燒了當肥料,要麼收回家垛著當引火草料,家中有家畜的,還能當保暖的墊料。現在應該還有很多沒用完。
現在,他放眼看看這一片野麻地,這要是都收起來,也要運兩三次才能運回家呢。
這可比到山下村子去買麥稭稈要方便得太多了!
易弦抓住大米耳朵揉揉,晃晃它的腦袋,“大米,你可真聰明。”
於是,何田和易弦不再撿野菜了,拿出鐮刀把倒在地上的野麻一把一把摟起來收割了,再用繩子捆成一捆一捆的,讓大米馱到小船邊。
第一批野麻運回家後,他們就不再帶大米來了。
他們又往返了兩次,直到下午四點,才把這片野麻幾乎收割完。
運回家的野麻在窩棚前堆成三座兩米多高的小山。
易弦和何田忙碌地把一捆一捆的野麻抱進窩棚裡。載著第三批野麻劃船回家時,太陽漸漸躲進雲層後面,像是一滴墨汁滴進了天空,雲朵像被水墨暈染,快速地黑了起來,空氣中聞得到濕潤的氣息,相信很快就會有一場大雨。
剛收割的野麻來不及壓成方方正正的草塊就得趕緊收好,因為還蓬鬆著,它們很快填滿了幹草窩棚中的空位。
這時天上的烏雲已經黑得要滴出水了,何田和易弦趕快開啟陶器工坊,把一捆捆野麻搬進去。
幾滴雨滴重重地落在窩棚頂上時,他們倆顧不得把草捆摞好了,一個拋,一個接,只管先把它們都扔進窩棚裡,只要不被淋濕就好。
但最後幾捆野麻還是不可避免地淋了雨。
易弦跑去拿了雨衣給何田穿上,讓她先回家,“你別淋雨了,回去做飯吧。我去抱幾包浮石過來,摞在上面吸吸水分。”
何田回到家,先把今天收集的野菜洗淨,用燒水焯過,再用涼水一浸,放在笊籬上瀝幹,撕成四五厘米長的小段備用,再在一個大陶碗裡放上一杯麵粉,打了幾粒蛋,攪勻,加上一點鹽,再加一點水,調成麵糊。
她減小爐灶裡的火,支上平底鍋,放一大塊豬油,用一隻竹水舀舀一勺麵糊,澆在鍋子中心,提起鍋輕輕晃動,麵糊均勻地攤成一張薄薄的煎餅,在麵糊正面還沒完全凝固時,抓一把野菜,用手指撚一撚,鬆散地撒在面餅上,再用鏟子輕輕壓平,揚起鍋子,薄餅在空中一翻,再落進鍋裡時,朝上的那一面已經煎得金黃。
何田煎好三張煎餅,易弦回來了。
他先撕了一片煎餅放進嘴裡,又喂何田一塊,“好吃。”煎餅兩面薄脆,有蛋香和野菜的清香,菜葉全都壓平散開在淡黃色的餅面上,像是被拓印上去的。
他擦淨頭發,換下濕衣服,戴上鬥笠,去地窖裡拿了一顆白菜和一塊三層肉醃肉。
他剝開菜葉,只切下最裡面幾層菜葉,嫩黃色的菜葉切掉,只要白玉似的莖,切成三四厘米的小片,再拿幾片三層肉醃肉片,也切成同樣大小的片,揉碎一顆曬幹的紅辣椒,一起下鍋翻炒。
易弦切菜時,何田做了一鍋白菜豆腐湯,豆腐是昨天做的竹盒子豆腐,切下一半,切成指頭大小的小方塊,鍋中放上一勺豆醬,水滾之後放進豆腐塊,剛才切下的白菜葉切成絲,放進去,稍微滾上幾滾就可以出鍋了,乘在碗裡再撒上幾粒翠綠的小蔥花。
這時,門外的雨越下越急了,雨滴噼裡啪啦落在房頂上,銀鞭一樣的雨絲不停抽在窗戶上,兩人對坐在餐桌前,喝一口熱乎乎的豆腐湯,咬一口煎餅,再夾一筷子醃肉白菜莖放在餅上捲起來,身後不遠處是融融的爐火,真是愜意極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睡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