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畫仙奇緣攻略圖解華容道> 第32章 第十四幅畫 鄴城別(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章 第十四幅畫 鄴城別(二) (3 / 3)

逸疏微微笑道:“結發之約,不負不忘。”

滿地殘陽,長河飲馬。雖舊山河仍在,世事已變。夕陽之色穿透了逸疏的身體,他對她微微笑著,但身影越來越淡,連同那熟悉千年的笑靨也越來越淡。最後,此間再無深閨夢中人,只有孤城落暉,兩岸花開。

鄴城之戰後,史思明兵返範陽。安慶緒軍勢大減,對史思明時卑時亢,並冒冒失失地應了史思明的邀約,帶著四位兄弟及部下去範陽見史思明,結果被殺得一顆腦袋都不留。滅掉了心腹之患,史思明何其春風得意,自立為大燕皇帝,封了一堆後妃將相,並使計讓細作放訊息說叛軍思歸,欲與唐軍決戰。唐天子很傻很天真,逼得李光弼心不甘情不願地去迎戰,唐軍再度大敗。眼見江山軍事重地又要落入叛軍手中,史思明卻給自己下了個絆子。

上元二年,史思明命兒子史朝義等人築城以儲兵糧,好攻打抵禦在姜子坂的唐軍,史朝義辦事一向莽撞,忘了要為城牆抹泥。史思明見之暴怒,欲立軍威,想把史朝義推出去斬首示眾。史朝義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把腦袋都磕破了。史思明放狠話說,攻下陝州再砍你這獠。細作把這訊息帶回唐軍,羲嵐看著只覺得分外耳熟,想史家父子這一出戲,跟袁紹和許攸的愛恨情仇略有相似啊。於是,在這月黑風高夜,她與河泰派了細作喬裝潛入敵軍陣營,與史朝義密談倆時辰,大贊他額心有日角,乃帝王之相,有一計可他助稱帝。史朝義喝道:“鼠輩!我史朝義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怎能聽爾等讒言,效仿安慶緒,圖謀不軌,有僭越之心!”然後,他把史思明砍了,用氈毯裹著屍體,偷偷送回洛陽。

這事說明瞭,歷史總是重複的,人醜還是要多讀書。

史朝義確實比許攸狠得多,但能被人借刀殺人的人,腦子很可能也不會太好使。寶應元年,大唐新皇繼位,派出身手頗好的朔方健兒、回紇兵北征,收複洛陽,逼得史朝義在華夏版圖內狼奔鼠竄。第二年春,史朝義逃回範陽,屬下統統搖白旗,他走投無路,在範陽城外樹林中找了一棵槐樹,脖子一掛,兩腿一蹬,結束了七年兩個月的安史之亂。

薊北收複,朝廷犒勞三軍,重賞兵將。舉國上下一片歡呼,杜甫代表流離失所的唐人發表戰後感言“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帶著老婆穿過巫峽,回歸洛陽。羲嵐也跟著家人一同返回長安,一路上面帶微笑,足踏祥雲,飄飄然有釋迦牟尼之姿。

戰爭結束確實舒爽,戰後之事便沒這麼愉悅了。譬如河泰的事。他在刑期化為原貌這筆賬,仙界可都記著。他也知道仙界都記著,所以自甘去了仙界極西領罰,只盼日後下黃泉、上奈何橋,能與阿妮蠻重逢。

回歸長安後,羲嵐發現,以前王孫公子在街上騎馬,故意碰馬的是嬌羞娘子,不叫夏紫薇,便叫秋海棠;現在碰馬的是老頭,不是癱死,便是病殘,不給幾百貫錢他決計不肯矯健地爬起來。為了不跟老頭們産生太多的愛與恨,王孫公子們都換掉了紫騮、大宛等進口名牌,摘掉了金鞍玉勒,恨不得騎騾上街,連帶影響了衣肆、鞋肆、帛肆、茶肆、酒肆等等的生意效益。久而久之,這長安的“胡氣”自然也少了許多。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長安的物價調整略大,連鹽價都從天寶年間的十錢一鬥,漲到了兩百多錢一鬥,賦稅還高得有點嚇人。除了吃鹽要交鹽稅、喝茶要交茶稅,連喝酒也變成了限量的,還得交個酒稅。奇奇怪怪的稅如雨後春筍,讓老百姓們感到壓力山大。搞不好以後敬酒要交個灌稅,吃飯要交個膳稅,蹲茅房要交個廁稅,死人要交喪稅,服喪完了要交除稅,交友要交友稅,友稅還得分個執友稅和交遊稅,打呵欠要交個欠稅,伸懶腰要交個伸稅,天亮了交質明稅,天黑了交晏朝稅……皆大歡喜。這種稅來稅去的制度持續了幾十年,只苛不緩。打個比方說,後來柳宗元被貶謫到永州當司馬,遇見了一件挺神奇的事。因為朝廷需要某種毒蛇做的藥材,若有人交這藥材可以免交賦稅,但可能會被毒蛇咬死。柳宗元聽了很氣憤,捕蛇人卻說我這樣挺好的,總比交賦稅被窮死餓死好。我們村兒的人都交稅交死了。於是,柳宗元對自己的人生與智力産生了質疑,他作為當代一文豪,竟找不到言語反駁捕蛇人,只能留下一長串省略號。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立下剖符丹書之功,在軍中絕甘分少,能得士卒之死力,即便李廣、衛將軍再世,也只能與他平分秋色。不久後,他娶了兗州府君之長女王氏為妻,天子封之為霍國夫人。羲嵐參加了他們的婚宴,在婚宴上遇到了鄭蕙,她已嫁做人婦,夫君正是天寶年間上元節的騷包胡服公子,這公子如今是郭子儀的僚屬,導致她十分羞見當年被她貶得一塌糊塗的郭子儀。與羲嵐重見,她先是驚訝羲嵐容貌未老,又暗怪羲嵐不懂珍惜。羲嵐笑著送上賀禮,只在洞房之前,對郭子儀拱手道了一聲珍重。結束了一堆長安的破事兒,她喬裝出行,開始了她遊山玩水、四海為家的人生。

黎明臨行之前,羲嵐騎馬在長安城門稍作逗留。城內鼓聲起起伏伏,長安仍舊是五劇三條控三市的長安,有千騎金吾,紅塵佳氣,玉輦絡繹向侯家。眼前的景象與過去何其相似,又是何其不同。她想起天寶元年,她曾跟在叔叔身後,騎馬長行在黎明的長安城內。那時,街坊間出現了芝麻餅胡商、與平康名妓惜別的風流詩人、參加科舉留宿崇仁坊的雅士、備貨去西市做買賣的豪紳……東西南北四側各自三道城門緩緩開啟,東土金光滲入帝都,喚醒沉睡的巨龍。一百一十個坊被街道切割得方方正正,每條街道有五分之一個坊寬,街旁的排水道都猶如河流。不論過多少年,東西市總有龍銜寶蓋朱畫閣,富貴狂夫七香車,有王孫公子攜奴僕,騎駿馬,走在繁華的街道。那時,大明宮是一顆璀璨的東北明珠,在金光的照耀下,護佑著千古帝都。隨著旭日高升,都城面貌愈發清晰,跨入城門的西域人眼睛也睜得越大,寫滿了對世界第一強國的憧憬……那是全世界最大、最繁榮的帝都。那是大唐的盛世,從今往後,不複重現。

李白在寶應元年便過世了,葬在了當塗縣龍山東麓。當時,只差一年就能等到安史之亂結束,江山重回大唐李氏懷抱。但回頭深思大唐今日情景,似乎也沒什麼好遺憾的。去李白墳頭為他上香時,羲嵐又覺得登龍山有點意趣。如果人死也能分個好壞,那李白算死得挺好的。

這夜,羲嵐又在紙上畫下了當年洛陽故人夢中的仙人。他沒從畫中出現,卻出現在了她的夢中。他自月中走出,披了滿肩光華。當她看見他的那一瞬,並沒有去多想,這翩翩仙尊的身影,究竟是夢中的昔影,畫中的幻影,還是良人的身影。她只知道,即便是開啟了盛世的玄宗皇帝,一生始於輝煌,終於寂滅,也都不過彈指一瞬。然江山如煙,霸業如夢,歷經轉燭萬事,看盡花月春風,都不過是為了這千年一次的月中相會……

畫杏畫桃畫碧山,初春杏落墜畫仙。

畫詩畫酒畫車馬,獻酢車馬鳳闕丹。

東市駢闐高祿士,西市拂來富貴緣。

烏衣巷口和風過,射獵雕鞍故友遷。

亂世悽悽雪海煙,豐功百歲恁堪言?

楊妃閉月何同罪,聖駕孤鸞落世焉。

尚有文君哭茂女,松蘿被妾牝玄間。

安得抱柱相思嘆,再會七生夢見憐。

歲歲長安並蒂歡,千秋盛世北流川。

朱顏霧鬢煙消墨,淺笑桃源畫裡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