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五頷首。
等她與母親上了馬車,母親在她的肩上泣不成聲,馬車邊上蘿蔔條們也都擦著眼淚,聽著他們的抽泣聲,她不由閉上眼,忍住了鼻間的酸楚。
這趟前去青州城,宋家人起早貪黑趕路,省去了兩天打尖落腳的功夫,如此一番趕急,本是最早也要六天才能到達青州城,他們花了四個日子就到了。
進城之前,他們在城郊之前借過的農家休整了一晚,一大早宋張氏就親自給兒郎們新了嶄新的新衣,又把之前在家中與路上說過的話細細叮囑了他們一番。
“娘,我們記住了,你別擔心,”宋大郎看著母親眉間的疲憊不忍心,溫言與她道,“孩兒心裡也有數,倒是你跟妹妹去大伯家給祖母請安要小心些。”
上次過年那幾天,那家人可是指桑罵槐地罵了她好幾天,支使她跟個奴僕一樣地做事,且不說這個,他們還使計對妹妹使壞,宋大郎那幾天當中天天都恨不得撲上去打那兩個對他們家極盡尖酸刻薄的大伯夫婦一頓。
宋大郎早不把他們當親人了,但他攔不住母親不去,這時也是擔心他們。
“娘心裡有數,這個你們就別管了,”宋張氏順了順他身上的衣裳,看兒郎精神俊朗,就跟他們爹一樣,臉上有了笑,“我們慢悠悠走著去,你們要趕快點。”
“知道的。”
等進了城,宋家人兵分兩路,一路往師祖秦公家裡趕,宋張氏則帶著小娘子和莫叔莫嬸走著路往宋宅去。
路上他們停了一會,讓莫嬸拿了頭面去了典當鋪,過了小個時辰莫嬸才找到了在閑逛著買東西的宋家母女,等走到了他們早就尋摸好的無人的大樹處,躲在暗角中,莫嬸把當了的銀兩交給了夫人,心疼地與夫人道:“那套大的,無論我怎麼求,掌櫃就只給六百兩。”
比以為的要少一些,但頭面是外祖母那代經母親傳到她手裡的,是有些老式了……
宋張氏搖搖頭,“沒事,是給的銀票罷?”
“是。”
宋張氏斜著身數了數,心裡有了數,她把八張一百兩的銀票數出了五張,拿準備好的布巾包了,給莫叔道:“大人讓你怎麼跟秦公說,還記得吧?”
“記得。”莫叔諾了一聲。
“這些你也拿著,回頭我拿給大郎。”宋張氏把小份額也包了起來給了莫叔,不打算帶著銀子進大伯家。
“是。”
“你且拿好了,路上不要多看人,一路往家去,莫作任何停留。”莫嬸提醒老頭子。
莫叔點頭不已,先行一步去了。
宋張氏少了裝著銀錢的包袱,身上一身輕,她牽著小娘子,帶著之前買的幾樣糕點和幾尺布往宋宅那邊去。
這要去宋宅了,莫嬸緊張不已,跟在小娘子身邊躬著背叮囑小娘子:“等會兒進了他家,要是老嬸有個事不在你跟前,你就是去茅廁也要先忍一會兒,等嬸兒來帶你去你才能去,可曉得了?”
上次過年在宋家,那些壞家夥看小娘子進了茅廁,一個沒良心的小崽子就沖了進去,若不是她家小娘子機敏看門栓沒了就穿戴整齊地候著,小娘子名節就要不保了,這事哪怕過去好幾個月了,莫嬸一想起還是咬牙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