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生活小說> 第88章 難忘的經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8章 難忘的經歷 (1 / 2)

第88章難忘的經歷

日本人近幾十年不吃淡水魚,與日本國曾經一度流行的水俁病有關。

1956年,在日本九州熊本縣水俁鎮發現很多人得了一種怪病,患這種病的人步履蹣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痺、視覺喪失、震顫、手足變形,直至死亡。經過世界衛生組織檢查確認,患有這類疾病人大都是食用了水俁灣裡的魚和貝類之後才生病的,河流裡的有機水銀汙染了魚和貝類,人們食用了受有機水銀汙染的魚和貝類之後,使有機水銀侵入人的腦神經細胞,導致神經失常和平衡機能障礙。這種怪病最早發現於水俁鎮,所以被命名為“水俁病”。是世界八大公害疾病之一。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病不僅發生在水俁鎮,在日本全國各地凡是大量食用過含有機水銀汙染的魚貝類的人都有輕重不同的水俁病症狀。這種病狀的成因在日本家喻戶曉。儘管日本現在的河流變得非常清澈,河流湖泊的淡水魚越來越多,但是人們對淡水魚是否潔淨依然持懷疑態度,所以日本人很少吃淡水魚,日本人喜歡吃的生魚片大都產自太平洋深海水域。

垂釣者問:“那麼現在日本江河裡的水還有汙染嗎?淡水魚不好吃嗎?”

我說:“日本除了專門排放汙水的河流之外,現在的江河之水到是很潔淨,這種河流裡的魚我和會社的研修生們也吃過幾次,並未品出有什麼異味或不好吃,只是有些魚因為生長年頭過長,肉質不夠細膩鮮香!”

說起吃魚,我到現在還心有餘悸。這與我在日本的一次抓魚和吃魚有關。

那是一次颱風和大雨過後,我們會社前面的溝塘裡洪流奔騰,隆隆作響,渾濁的泥水中夾雜著枯枝甚至是整棵大樹向離會社不遠的金仙寺湖流去。

由於金仙寺湖水位上漲,湖裡很多的野生魚也順流而上。站在鋼筋水泥澆築的堤壩上向水裡張望,時而可以看到有魚脊露出水面。

金仙寺湖裡的魚很多,都是野生的,沒有人向湖裡投放魚苗,也沒有人打撈。平時可以見到十幾只懶洋洋的魚鷹和幾隻食魚的大鳥棲息在湖邊,只有餓了的時候,它們才會從棲息的窩裡飛到樹枝上,等待著魚兒游到它的眼前才肯飛下去啄食。

日本人幾乎都吃深海的魚或者是泉水裡生長的冷水魚,湖泊裡的魚很少有人吃。金仙寺湖是民用自來水備用水源地,為了保持水體清潔和人員安全,湖的周邊都用鐵絲網圍著,隔不遠就會有一塊“魚釣禁止”的牌子。

日本人喜歡釣魚的人很多,但並沒見過有人在這裡釣魚,日本人普遍守規矩,只要政府禁止的事,日本公民很少有人違規。

我們會社離金仙寺湖很近,在午休的時候,也經常會到湖邊的涼亭裡休息納涼,看到湖水這麼潔淨,湖裡的魚這麼多,有時真想來這裡偷偷地釣上幾條。會社裡收購的各種釣魚用具應有盡有,每年都會把成箱成件的魚杆和釣魚用具發往國外,想挑選幾個好釣杆來這裡釣魚是輕而易舉的事。只是在社長的強調下,會社裡還真沒有人來這裡釣過魚。只有當河水上漲,魚兒跑到我們家門口時才敢去撈,而且還不能讓別人知道。

漲水撈魚是很危險的事情,平時在會社前邊溝塘裡洗冷水澡時都是順著一個很窄的水泥臺階一步步下到溝底,從溝底向上看,水泥堤壩向兩層樓房的牆體一樣高。如今,河水已經漲到離壩頂只有一米左右的距離,一但失足落入水中,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在撈魚的時候身上會扎安全帶,身後由幾個研修生拽著。撈魚人則將抄網伸到水裡,或是貼著壩壁一網一網的往上提,或是看到有魚脊露出水面就迅速把魚抄上來。由於網眼較大,我們撈上來的魚都是一斤以上的。

由於魚很多,那次漲水的時候,沒用一個小時,我們就撈了滿滿一水桶魚,最大的一條鯉魚竟有12斤多。

大家不是很貪婪,把這條大鯉魚弄上來之後,我們就回去吃晚飯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