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2章 (3 / 3)

在座的人都是生意人,聽到一個孩子一個月三百文的時候,立馬開始計算了起來。要知道,這年頭,一個大人累死累活一天都未必能掙到十文錢。一個孩子一個月就三百文,那五個孩子,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文,一年下來,那就是十八兩銀子!一個中等之家一年累死累活,也不過是掙二十兩而已。

曹文是忍不住道:“唐人女王可真是大方!如果生一個孩子就能白得三百文,只怕那些窮漢都會拼了命的生孩子。”

不能說這位女王不愛民,但是這樣的政令,就是曹文是都在擔心,這樣的政令會不會抽空了女王的宣徽府。

範家那位代表終於開口了:“據我所知,這個標準,比唐國國內的補貼標準要少很多。”

渠驍道:“少不少跟有沒有是兩回事兒。對於我們華夏的農民來說,一個月三百文已經不少了。之前雍正爺的攤丁入畝,讓他們不用負擔那麼多的人頭稅,所以從雍正朝開始,大清的人口才開始飆升,官方數字首次突破了一萬萬大關。若是這唐人女王如此貼補天下百姓,我一點都不懷疑,不久之後,這天下的人口,會突破四萬萬大關。”

曹仲建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我聽晉陽公主府的長史說,朝廷要修鐵路還要綜合治理黃河呢。”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

“就是今天的事兒。我就是走得慢了那麼一點,所以聽了那麼一耳朵。”

在場的人的神情立刻輕鬆了起來。

“傻子,人家是故意說給你聽呢。”

對於這些晉商而言,這唐人朝廷不跟他們要錢,他們心中還是沒有底,但是人家用這樣的方式透出訊息來,對於這些晉商而言,反而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兒。

不就是攤派嗎?

這個他們熟!

那些滿清韃子的官員,不就是經常找他們要錢的嗎?這天底下能用錢辦成的事兒,都不是事兒!

六家的家主立刻碰了一個頭,交換了一下意見,然後約莫說了一個數字。

比方說,之前嘉慶到太原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只想借十五萬兩銀子的,但是曹家幹脆就給了四十萬兩。這就是曹家的財力。曹家既然能給嘉慶四十萬兩銀子,那麼給唐人就不能少了。

畢竟,他們如今就在人家手下討生活不是?

曹家家主遲疑了一下,定了個六十萬兩銀子的數字,他甚至還定下了一百萬兩的上限。如果唐人不能滿足,大不了,討價還價,再給一百萬兩。

曹家尚且如此,常家也不甘落後,定了個五十萬,然後定了個八十萬兩銀子的上限。

其餘各家,除了不能做主的範家代表,其餘的各家也都給了一個大致的數字。

然後,他們就準備去求見晉陽公主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