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後臨河村開始全村通電,柳建國家安裝上一部老式座機電話,江秋月用它給家裡報了喜,同時讓彭敬業打聽擴招的事。
陳中華瞭解到擴招一事後,開始天天往知青辦和縣委跑,想為落榜的人爭取機會。
林文清那裡,他和王曉紅都考上了京都的大學,一個是工業大學,一個是農業大學,可以一起走。
陳中華奔勞忙碌的時候,他也不閑著,憑著未來京都大學生的身份,扯虎皮拉大旗,正兒八經地找認識的領導們喝酒吃飯,整天醉醺醺的很晚才回來。
在去大學報道的日期來臨前,功夫不負有心人,陳中華把劉愛英的擴招名額跑下來了,成功拿到了補發的錄取通知書。
雖然是省內的走讀生,不能住校,補貼也沒有之前錄取的大學生多,但是照樣能遷戶口是大學生身份,將來照樣分配工作。
劉愛英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喜極而泣,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那一張薄紙,珍視得像是拿著她自己的命。
陳中華當時在一旁溫文爾雅地笑著,臉上帶著疲憊之色,他為大家做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即使最後只爭取到了一個,也讓大家十分感激的。
對於劉愛英來說,柳暗花明,未來可期,悲喜交加之下太激動了,腦袋充血上頭,當場撲向陳中華,抱住人就狠狠親了一口,淚流滿面地不停地說著感謝地話,把母胎單身很多年的陳同志嚇得僵立在那兒,一動不敢動。
圍觀的人哄的一陣笑,立馬拍起了巴掌。
等到劉愛英平靜下來,放開僵硬不能的陳中華,方才反應過來她剛才激動之下幹了什麼蠢事。
她楞楞地跟陳中華對視一眼,臉上唰地紅透,捂著臉趕忙跑走。
平時多麼潑辣不能惹的辣妹子,如今終於知道害羞了。
周圍又是一片起鬨和口哨聲,陳中華無奈地搖搖頭,向大家擺擺手,轉頭跟在後面追上去了。
歡笑過後,對於剩下的連擴招機會都沒抓住的落選考生,哭和淚只能自己咽,繼續留在農村的廣大天地裡,等待下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透過初選卻沒有被錄取的人,要麼是家庭成分影響,要麼是學校招生計劃少,被千軍萬馬擠下去了,能順利考上,運氣也佔一方面。
這時候,林文清交際的酒肉關系網派上了用場,把方衛東三個沒考上的男知青安排好了。
他託關系送他們進鋼鐵廠當學徒工,跟當初的臨時工差不多,在農村算是一個不錯的體面工作。
有糧票有工資拿,仍然住在知青院,卻不用再去下地幹農活,空餘時間還能繼續學習。
運氣好夠努力的話以後還有機會考大學,真沒那個能力考上也能努力工作爭取學好本事轉正,等成為正式職工,同樣可以吃上商品糧。
對於一同生活了幾年的老知青,林文清這份臨別的安排絕對夠意思了。
他把這些年在臨河村和鋼鐵廠經營的人脈關系交到兄弟方衛東手上,前路已經開啟了口子,後面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們的本事。
陳中華同樣把知青院交給方衛東負責,以後他們走了,他就是知青院的老大哥了,管著新老知青們。
畢竟,高考雖然恢複了,但是城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活動卻還沒停止,以後還會有知青分到臨河村的。
方衛東拿著去鋼鐵廠做工的介紹信,眼眶泛紅,拍著胸脯保證定會不負兩位大哥的囑託,努力工作,管好知青院。
什麼都沒落著的王蓮和孫紅日很是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