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北低下頭看著自己的腳尖,說道:“娘,以後我再做什麼事,一定會考慮周全些。千萬不能連累到你們。”
胡氏心裡也明白兒子話中的意思,她嘆息一聲,“行啦,好在一切都過去了。娘也沒有怪你。”
說完這些,張小北又向母親打聽李先生的事。胡氏一提到李先生,便滿臉笑容:“你雖然沒在家,可是娘也沒有落下節禮,過完中秋沒幾天,你先生和他娘就回來了,我一聽說就趕緊帶著節禮上門。你李奶奶說,你先生的親事已經定下來了。姑娘姓蘇,估計十一月或是臘月就要辦事了。”
張小北道:“先生送請帖時,娘一定要讓人告訴我,我得回去。”
胡氏笑道:“那是肯定的。”
母子倆東拉西扯地說了不短的一段時間,張小北怕天黑得早,主動催促著娘趕緊回去,胡氏雖然不捨也不得不離開。
跟爹孃見完面後,張小北仍繼續安心讀書,心裡還盤算著等到先生成親時,他要請幾天假回家。
很快,十月過去了,寒冷的十一月到來。
張小北的宿舍裡沒有生火盆,冷得像冰窖。好在,藏書閣裡有生火,整個冬天,張小北除了吃飯睡覺,就長在了藏書館裡,除了背書做功課外,就是讀閑書雜書。
天冷了,潘家食肆開始按張小北建議的弄火鍋。鍋子在古代早有了,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但在成新縣卻是個稀罕物。一經潘家食肆推出來,生意比夏天那陣兒還火爆。
這天寒地凍的,食客們圍著一個個熱氣騰騰的鍋子又是涮菜又是涮肉的,那感覺真舒坦。
潘家食肆的生意還帶動了潘家客棧的生意,這種天氣,本來是住宿的淡季,但來住店的客人卻並不少。那些來往的客商,慕名而來潘家食肆吃飯,吃飯時就順便問下住宿的事,於是就順理成章的住到了隔壁,潘家客棧屋舍不錯,價格也良心,小二又熱情,他們也沒什麼不滿的。主要是客棧隔壁就是食肆呀,吃飯方便。潘掌櫃可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兩家店鋪賺得缽滿盆滿,侄子的婚事也有著落了,可謂是雙喜臨門,能不高興嗎?
潘掌櫃對於張小草這個未來的侄媳婦也是十分滿意。兩家親事定下以後,張小草仍跟從前一樣,幹活勤謹,對待幫工打雜的態度和氣,絲毫沒有仗著身份拿大的意思。那些幫工和夥計對她也是愈加重重敬服。況且,張小草還識文斷字,稍加歷練後,行事越來越讓人稱道。
潘掌櫃想著侄兒潘雲博的歲數也不小了,兩人的親事也該提上日程了。他抽個空子上張家走了一趟,跟張耀祖和胡氏商量兩家的親事。
胡氏也覺得閨女該成親了,而且雖說張小草是在潘家食肆當廚子,但畢竟也是在婆家呀,怕時間長了又有那些不長眼的人說嘴。
兩家一拍即合。潘掌櫃問起彩禮的事,胡氏就說按一般人家的規矩辦。只要閨女過得好,她倒不在乎彩禮不彩禮的,可是本地的規矩在那兒,若是不收一點彩禮又被人議論看輕。
潘掌櫃也是明白人,自然懂得這些規矩。
男女成親有什麼納採問名等等的禮節,合稱這六禮,他們前面幾步合併為一步,現在已經到了納徵也就是彩禮和告期這一步了。
先是彩禮,潘掌櫃按照高本縣的高規格下的,各式點心、豬羊肉、米麵、酒、布匹、頭面首飾等等,光布匹就有好幾種,春夏秋冬四季做衣裳的都有,細布、棉布、綢緞每種一匹。
彩禮下完,兩家開始商量婚期。最後定在明年的正月二十。
潘家下的彩禮,在張家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村子裡尋常人家娶媳婦嫁閨女哪裡會有這等陣仗?那些有女兒的人家都暗暗羨慕張小草。但是羨慕也沒用,誰讓人家不但有一身好廚藝,還有一個秀才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