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開始排查貧困人員。
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了五點鐘,大家又花了半個小時,對名單進行了研究和複核。接過出來了,各村民小組排查出來的資料,和村幹部排查出來的資料差不多,也是近100戶。但是兩個資料是有不同的,按照不同樣本下來,116個戶。
李華自己斟酌了一下,這名單應該是比較真實的。比如,秦世立、張原恆、王術光這些自己很知道的比較困難的人員都在名單裡面。
拿到資料之後,大家又一起商量了一下分組。駐村工作隊四人,村委會五人,每個小組都有組長。分組的話,必須有一個人是沒有村幹部陪同的。
李華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駐村工作隊就他對各組的情況熟悉一點。
第二天,大家就開始走訪。
116戶,五個組,壩上組,黃杏組,望江組,紅巖組,復興組,每個組分到大約23個戶左右。兩天時間足夠走完,而且還有一天機動時間進行查漏補缺。
李華分到的組是壩上組,壩上組相對較遠一些,花的時間應該要多一些。但李華依然在兩天時間內把所有的戶調查完畢,還額外走訪了幾個房子看起來比較差的農戶。
但是這幾個農戶,都是已經搬遷到鎮上或者縣城,農村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沒有進行修繕。李華搖了搖頭,如果是不知情的人看見那幾個房子,還以為那幾個戶窮得房子都要塌了。
第三天,大家集中匯總了一下。
調查的結論是符合條件的97戶317人。
人不少多,但也不算少。李華打聽了一下,其他村也差不多,但有幾個村資料差距很大,有的很大人口和濱南村差不多有兩百多戶,有的很小隻有二三十戶。
李華想了想,應該是對政策把握的尺度不一樣,但資料有問題的幾個村肯定是要整改的。
晚上,吳大龍給李華打了一個電話,說了一個細節。
有幾個戶,肖元慶故意沒有走。而且,那幾個護應該是符合條件的。
李華聽到之後眉頭皺起。
幸好自己把吳大龍分給了肖元慶,不然這傢伙不知道背後會做些什麼。
李華什麼話都沒有說,第二天悄悄又去走訪了一下。
果然,四個戶。
都是比較困難的。
這麼算下來,已經有了101戶。
李華再去各個組那裡看了一下,再去找譚老和黎老斟酌了一下。
又摸牌出來兩個戶,總戶數達到了103戶335人。
六個戶的誤差,其中有四個戶是肖元慶埋的雷,如果不是李華及時發現,那這四個戶到時候肯定要找村委會扯皮。
另外兩個戶應該是意外的疏漏。
第三天下午,鎮政府又著急開會。會議內容已經通知了,一是上報資料,而是稽核部分戶的邊界問題。
這一次會議的人員減少了許多,鎮上的班子成員、各村的支書、村長、還有駐村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當然,也只有濱南村的隊長和第一書記是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