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有點意外,今天在嶽峰巒辦公室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聽他提起。
只不過,按照之前的檔案要求,現在也是到了這一階段的時候。
貧困戶的公示結束之後,縣上開展大資料比對,然後報到了市上備案,備案完成之後就錄入國家扶貧系統,幫扶工作就全面開展。
幫扶工作除了在基礎設施、產業方面求發展,駐村工作隊要根據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幫扶。按照“六個一批”的要求,針對性的制定幫扶方案。
“六個一批”政策是“兩不愁三保障的載體,就是針對扶貧物件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的“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組織實施“六個一批”,保障精準扶貧見成效。
產業扶持一批。就是引導貧困戶發展辣椒、蠶桑、烤煙、獼猴桃、生豬、生態蔬菜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教育資助一批。針對貧困戶學生上學難的問題,籌集各類教育資金、籌集社會助學資金,幫助落實貧困大學生貸款,對就讀普惠性幼兒園、小學、初中及高中的貧困家庭子女每年給予定額生活補助,減輕貧困戶的負擔。
醫療救助一批。針對生病致貧的虎,完善醫療政策,設立醫療救助基金,降低因病致貧貧困戶醫療負擔,對貧困戶繳納合作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補助。
培訓就業一批。針對有勞動力,無技術的貧困戶,依託職業教育開展種植、養殖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挖掘機、家室、廚師等技能培訓,轉移安置就業帶動脫貧脫貧。
民政兜底一批。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貧困戶,因殘疾、智力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物件,按照農村低保線和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標準,兜底保障。
扶貧搬遷一批。對於山高林密那種不適合生產生活的地方,推進高山扶貧生態搬遷,完善集中安置點和搬遷示範點基礎設施及配套。
對貧困戶的幫扶,縣上統一了政策。
針對全縣的貧困戶,由縣級部門聯絡鄉鎮,與鄉鎮一起對扶貧事業開展工作。沒一個貧困戶,都安排一個幹部對其進行點對點幫扶,每個幹部幫扶35戶。
這個檔案內容,就是全縣所有有幫扶責任的幹部,都必須進村入戶,根據每一個幫扶戶的情況,制定幫扶措施,然後每月跟蹤解決困難,年底算賬,保證貧困戶增收有渠道,一年有個好收成。
李華拿到這個檔案,心理覺得沉甸甸的。
每一個戶都制定幫扶措施,這是很能夠做到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措施往哪個方向走呢?解決農村增收最大的辦法,一是轉移就業,說白了就是打工,現在濱江鎮的工業園區尚未建成,這個就業基本上是在縣城才能實現。二是靠土地,說白了就是產業扶貧,產業就需要縣鎮村共同發展好。單靠每一個幫扶同志單打獨鬥,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這需要村裡想想辦法,不然這幫扶幹部即便是下來了,幫扶措施也絕對是五花八門,到時候有沒有效果都難說,還可能折騰了貧困戶。
濱南村現在正在萬事開頭難的時候,現代農業園也不能一次性完全解決問題,那麼濱南村還需要更多的產業來支撐,光靠現代農業園的建設,時間有些來不及。
喜歡一個也不能掉隊請大家收藏:()一個也不能掉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