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鎮在接到檔案的時候,十分茫然,因為貧困戶的基數很大,如果單純按照一般貧困戶和重點貧困戶來區分,不一定能夠區分建房的問題。”
“所以,我們先在濱南村摸了一下情況,然後在全鎮做了一些規範,先做了著一些,然後再全鎮做了一個規範,雖然還是達不到扶貧辦的要求,但總算是成效明顯了很多。”
眾人點頭,濱江鎮之所以做得那麼好,不是沒有原因的。接到檔案就馬上在一個村做了示範調研,然後在全鎮規範,這一切雖然都很好,但是還是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時間和人手不夠,第二率先示範的村必須搞得紮實,一旦出了一些偏差,那全鎮都可能出現問題。
“嶽鎮長。”有人把這兩個問題提了出來,“你們又在搞工業強鎮,又在搞現代農業園,扶貧工作也推動得那麼好,人手是怎麼調動的?而且,你們第一個村是領導帶隊搞的還是駐村工作隊搞的,如果不能保證資料的可靠性,做多錯多啊。”
嶽峰巒苦笑了一下,“各位領導,說實話吧,濱江鎮的幹部不能說是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但是他們工作的環境確實很難,很多幹部一個月都回不了一次縣城。”
一個月都回不了一次縣城,這強度的確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諸位領導搖頭,在想想自己管理的幹部,一週不放假都要吵翻天。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難道真的是素質問題?
這些人沒有提出這個問題來,但是如果提出這個問題,嶽峰巒可以給他上一堂生動的課,嶽峰巒對幹部管理的尺度之好,超出了姚書海的認識。
原來濱江鎮的幹部是有戰鬥,但是與現在比起來差了一個檔次,這也是姚書海對嶽峰巒大為改觀的原因之一。說白了,嶽峰巒不僅僅是膽子大,主要是本事大。
“對於第一個村的政策落實問題,我們濱南粗一直是先行者,沒有領導帶隊,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可以把工作做好。”嶽峰巒這句話說得很是自豪。
那需要領導帶隊,村裡就能完全搞定。而且,鎮上都是他們指導。
各家都在議論紛紛的時候,突然有人說道:“你們那個濱江鎮,是不是李華在哪裡當駐村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難怪這麼厲害。”
“李華?”
“這不是上一次對幫扶措施作了規範的那個隊長嗎?”
“對哦對哦,嶽峰巒上次在隆書記召開的推進會上還專門提到了李華。”
沈建武看大家都說到了這裡,也將目光落到了李華身上。
如果不是李華在掛職名單內,這李華是無論如何也逃不出扶貧辦的手掌心的,而且孫繼武副書記當時也是打了包票,誰知道半路出了這麼個事。總不能因為要調人把人家的級別都降低吧?那這種野蠻的調人方式即便搶到了人,說不定也是搶到一個冤家刺頭,不但沒有戰鬥力還可能成為消極分子。
“李華同志,濱江鎮每次都把濱南村作為試驗田,你給我們大家談一談你是如何把握尺度和規則的?而且每一次都把握得那麼精準。”沈建武看向李華,問出了他心中的疑問。
喜歡一個也不能掉隊請大家收藏:()一個也不能掉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